Workflow
1700瓦时/千克,未来飞机可能靠它飞
汽车商业评论·2025-06-03 23:09

核心观点 -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团队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钠-空气燃料电池,能量密度是当前锂离子电池的三倍,有望应用于航空、铁路和海运领域 [4][5][8] - 该技术通过液态钠与空气反应产生电能,具有快速加注燃料、低成本、高安全性及环境友好等优势 [5][8][18][21] - 实验室原型显示能量密度达1700瓦时/千克,远超电动航空所需的1000瓦时/千克阈值 [8][11] - 团队已成立公司Propel Aero推进商业化,计划明年完成无人机动力测试 [23] 技术原理 - 采用燃料电池设计,液态钠与空气通过固体陶瓷电解质层反应发电,排放物为氢氧化钠,可自然转化为碳酸氢钠(小苏打) [5][8][18] - 系统在110-130摄氏度运行,湿度控制关键,确保液态放电产物易清除 [11][14] - 两种实验室原型:垂直"H型"玻璃管结构和水平托盘结构,后者实测能量密度达1700瓦时/千克 [10][11] 应用潜力 - 航空领域:能量密度接近氢燃料电池,适用于80%国内航班(占航空业排放30%),但洲际飞行仍需突破 [8] - 铁路与海运:满足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需求,钠金属储量丰富且易提取 [8][21] - 环境效益:排放物可降低海水酸度并固碳,实现"负碳排放"副产品 [18] 商业化进展 - 成立公司Propel Aero,获ARPA-E、突破能源联盟等资助,入驻MIT创业孵化器The Engine [23] - 下一步计划制造砖头大小、1000瓦时的燃料电池模块,目标2025年完成无人机演示 [23] - 钠金属曾在美国年产20万吨,供应链基础存在,但需扩大生产规模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