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 大模型推动的AI工具已广泛进入学生生活,用ChatGPT生成作文或短论文非常轻松[3] - 到2024年底,约70%美国青少年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超过一半青少年用AI帮助完成家庭作业[7] - 国内学生也普遍使用AI工具,DeepSeek诞生前学生直接使用文心一言、豆包等本土AI工具[7] - 学生用户数量呈现季节性波动,9月份开学后用户数量大幅增长[6] AI对学习效果的负面影响 - 宾夕法尼亚大学实验显示:自由使用AI组在练习阶段表现优秀,但最终考试不准使用AI时,平均分比完全不用AI组低17%[9] - 使用"GPT Tutor"引导式AI的学生练习环节表现高出127%,但最终考试成绩与不用AI组大致相同[9] - 不受限制的AI已成为"拐杖",学生依赖聊天机器人完成繁重工作,没有足够深入学习底层概念[11] - AI在学生做作业时提供支持,产生掌握知识的假象,但考试中暴露出不足[11] AI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 生成式AI工具使用不当会导致本应保留的认知能力下降[14] - 频繁使用AI工具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显著负相关,这种负相关由认知卸载增加所介导[14] - 年轻人对AI工具依赖程度更高,批判性思维得分更低[14] - AI自动摘要、自动写作等功能直接替代了阅读、理解、思考、表达四个重要学习动作[20] "从未学习"现象的风险 - 当技能在未学会之前就被机器接管,可能永远学不会这项技能[24] - 教育属于新手学习场景,如果AI从一开始就执行任务,学生可能永远不会真正掌握这些技能[24] - 学生不仅"忘了怎么做",而是"从未学过怎么做",甚至没意识到AI输出的"幻觉"问题[25] - 如果跳过实际学习编程让AI代写代码,当AI输出错误时可能没有足够知识来调试或改进[25] 教育体系应对措施 - 中国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警惕对AI工具的过分依赖,小学生不得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27] - 复旦大学禁止AI参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六个涉及原创性和创新性的部分,允许用于文献检索等辅助工作[28] - 日本要求"禁止使用AI代为完成作业",警惕对思维的压制[28] - 美国高校开始与OpenAI、Anthropic等科技公司合作,主动引入"教育版AI"[28] - 教育机构采取重新设计作业、面对面答辩、课堂写作、恢复纸笔考试等措施应对[32]
用AI读书、学习,大脑会萎缩吗?
虎嗅APP·2025-06-04 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