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瘦身”记:从规模狂奔到价值深耕的转型突围丨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2025-06-04 18:30
行业转型背景 - 信用卡业务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重构的转型,多家商业银行关停异地信用卡分中心释放明确信号[1] - 信用卡发卡量从2015年末的4.32亿张增长至2022年6月末的8.07亿张峰值后回落至2024年末的7.27亿张[3] - 代表性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显著上升:兴业银行从1.53%升至4.01%,平安银行从1.19%升至2.88%,招商银行从1.11%升至1.78%[3] 转型驱动因素 - 粗放扩张导致客户资质下沉、过度授信,经济增速放缓加剧不良风险暴露[3] - 2022年监管新规禁止以发卡数量为主要考核指标,设定长期睡眠卡20%占比上限[4][5] - 移动支付普及弱化信用卡支付属性,互联网平台"先享后付"等创新挤压传统发卡模式[5] 战略转型方向 - 从"工具思维"转向"生态思维",构建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运营体系[7][8] - 场景化: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商超购物节、商旅出行等细分场景,推出联名卡和专属权益[9] - 生态化:打造"消费积分-权益兑换-价值转化"循环体系,延伸至理财、信贷等综合金融服务[11][12] - 智能化:AI技术将智能客服响应时效缩短至分钟级,智能营销转化率提升数倍,动态风控体系降低新增不良率[13][14] 未来竞争焦点 - 场景嵌入能力:实现"支付+会员权益+场景优惠券"的组合式服务渗透[16] - 科技应用深度:基于深度学习的反欺诈模型和用户行为数据分析驱动个性化服务[16] - 生态构建水平:连接消费、理财、生活服务等多元场景形成闭环生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