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在地铁挤成相片,为何地铁又都亏钱
36氪·2025-06-05 08:01

地铁行业运营现状 - 2024年41座城市建设地铁 全国日均客流量达千万人次 但扣除政府补贴后仅2城地铁公司盈利[9][10] - 典型城市地铁负债规模:重庆轨道交通集团834亿元 昆明轨道交通集团超1000亿元[21] - 地铁造价持续攀升 上海19号线2024年每公里造价达20亿元 远超2008年高铁1.5亿元/公里造价[22] 成本压力与应对措施 - 重庆地铁单位运营成本15.13元/人次 票款收入仅2.2元/人次 需42.9亿元政府补贴补亏[17][19] - 昆明2023年因拖欠薪资暴露财务困境 2024年获22.9亿元运营补贴 仍实施涨价策略[19] - 佛山采取降本措施:提前半小时收车(末班车仅200人次/线)、延长平峰发车间隔[15][7] 客运效率关键指标 - 行业客运强度门槛为0.7万人次/公里/日 2024年仅18城达标 深圳最高达1.49 昆明0.51 佛山0.27[35][38] - 东京山手线客运强度11.5 远超北京最繁忙2号线的4.5 显示国内运力仍有提升空间[39] - 国内地铁500米半径人口覆盖率最高54%(深圳) 远低于东京80% 影响出行便捷性[54][55] 规划与建设问题 - 2018年前申报城市存在客流预测虚高现象 部分城市为满足审批将郊区人口计入城区[45] - 早期"地铁兴城"策略导致站点布局失衡 出现"最孤独地铁站"与客流稀疏线路[34][51] - 容积率规划刚性限制地铁周边开发强度 制约TOD模式推进[57] 收入结构分析 - 多数地铁公司非票务收入占比偏低 主要依赖票款和补贴[25] - 对比国际票价:香港4.6-28.49元 东京9-16.5元 内地2-3元起步价明显偏低[23] -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40% 重庆地铁职工超2万人 每公里需60-70名运营人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