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泰海通|固收:纳入质押库即将落地,信用债ETF全解析——被动指数债基系列专题五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2025-06-06 06:12

信用债ETF纳入通用质押式回购 - 首批9家基金公司旗下信用债ETF获中国结算同意函,包括平安、大成、博时、广发、天弘、南方、易方达、海富通、华夏,试点规模合计超700亿元,预计6月初正式落地[1] - 通用质押式回购准入将缩小信用债ETF与底仓资产在回购功能上的差异,政策红利有望推动规模进一步增长[1] 交易所债券通用质押式回购机制 - 采用标准券制度和匹配撮合成交机制,担保品资格受券种类型与评级制约,2025版《指引》扩大准入范围但提升评级要求[2] - 折算率实行逐日盯市制度,欠库风险需及时补足质押,业务试点期间全市场信用债基金回购规模限额2000亿元(按份额面值计)[2] 信用债ETF作为担保品的优势 - 分散化持仓降低折算率波动,减少质押风险与综合融资成本,相比集中持仓的信用债个券更具便利性[3] - 标准券制度下表观融资成本不变,但信用品类折算率调整更频繁且幅度更大,ETF可避免极端情形下的换券或现金担保成本[3] 债券ETF业绩分化原因 - 抽样复制法和主动管理特征导致同一指数下产品分化,流动性监管可能引发久期/评级主动偏离或Smart Beta策略加持[4] - 纳入质押库后评级偏离空间有限,未来差异主要体现在久期与期限摆布策略的应用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