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分子盯上数字人民币: 冒充银行员工+伪造交易平台…
券商中国·2025-06-07 10:18
数字人民币诈骗案例分析 诈骗手段与案例 - 诈骗分子利用数字人民币热点制作仿冒APP 诱导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及交易密码实施资金窃取 [1] - 近期案例显示诈骗分子冒充银行员工 通过抖音私信诱导下载"方信"APP 以虚假香港交易所账户操作和小额提现为饵 累计骗取受害人资金超4万元 [2] - 短视频平台成为诈骗分子主要渠道 通过"内幕消息""平台漏洞"等话术诱导受害人下载虚假理财APP或点击钓鱼链接 [2] 行业防范措施 - 支付机构建议公众对数字人民币交易保持审慎 政府需加强仿冒APP打击力度 [3] - 工信部反诈专班提出"三不"原则:不明链接不点击 未知二维码不扫描 陌生网站不浏览 强调通过正规渠道下载APP [3] - 投资理财应选择有资质机构 警惕"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等宣传 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政策真实性 [3][6] 法律与监管动态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及刑法已构建法律保障体系 未来或进一步完善监管条例与侵权纠纷处理机制 [4] - 工信部将定期公布仿冒APP名单 并开通fzzbsscl@caict.ac.cn邮箱接收用户举报线索 [3] 警方防范要点 - 诈骗分子惯用"小额获利-大额冻结"模式 编造"服务器维修""账户冻结"等理由持续索要保证金 [5][6] - 六大核心防范措施:选择正规金融机构 拒接陌生理财推荐 不点击不明链接/二维码 不安装来源不明APP 警惕高收益话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