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行业的“老谢”
券商中国·2025-06-07 17:01

谢卫的职业成就与行业贡献 - 谢卫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27年发展历程的完整见证者,曾担任基金行业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被媒体称为"老谢"[1] - 参与了1997年首届基金培训班"东莞会议"和1998年"老十家"之一富国基金的筹建,亲历行业从草莽生长到发展阵痛的全过程[1] - 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2008年起)共提交35份提案,合计近8万字,内容均聚焦基金行业发展[2]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理念 - 多次公开呼吁建立行业"克制文化",强调规模是业绩的天敌,主张回归资管本质——为持有人创造持续稳定收益[2] - 在2022年提案中指出"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困境,提出需构建以持有人利益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3] - 主张处理好规模与业绩、人才与激励的关系,创设辨识度高的公募产品,构建有企业责任的行业文化[3] 交银施罗德基金的管理特色 - 在银行系公募中独树一帜,采用接近独立公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管理极其扁平化[4] - 实行"专业意见比领导意见更重要"的管理共识,每位员工可直接与总经理交流业务[4] - 资源高度向投研倾斜,通过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将主动权益投资打造成优势业务,打破银行系公募只擅固收的刻板印象[4] 谢卫的个人领导风格 - 作为交银施罗德市场化发展的"举旗手",顶住外部压力推动公司市场化改革[5] - 与媒体保持开放交流,职务升迁未影响其与媒体的坦诚沟通,常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5] - 性格直率,对行业问题直言不讳,谈及公募基金时"时而眉飞色舞,时而神情凝重"[5] 行业影响与评价 - 被评价为"让交银基金品牌高度超过规模高度"的领导者,认为品牌建设比规模扩张更重要[5] - 媒体和同业普遍认为交银施罗德"不像银行系的银行系公募",这是对其市场化运作的高度认可[4] - 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与2023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核心思想高度契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