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市北上,商品南下,到底谁错了?
雪球·2025-06-09 15:36

股市与商品市场分化 - 上半年股市表现稳健而商品市场持续走弱,67个商品期货品种中39个下跌,上涨品种集中在金银和农产品,工业品仅铜、铝、锡及尿素上涨 [3] - 焦煤、玻璃、甲醇、螺纹钢等工业品主力合约上半年分别下跌34%、25%、16%、10%,较2021年高点跌幅达80%、68%、46%、52% [4] - 2024年924行情后股市与商品市场分化加剧,股市维持3300点高位震荡,商品短暂反弹后重回熊市 [4] 宽财政政策驱动结构性牛市 - 924后股市上涨核心动力为定向"宽财政",投向新旧基建、科技、消费和出口领域重点项目,规模相对克制且以托底为主 [6][7] - 财政发力四大方向: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城市管网/水利/交通物流)、以旧换新促消费(汽车/家电/数码)、新兴产业(算力/产业园)、民生保障与房地产托底 [7] - 结构性牛市体现为TMT行业(半导体/软件/机器人)和个性化消费板块(新零售/休闲食品)领涨,传统总量经济行业(地产链/煤炭/白酒)持续走弱 [8][9] 商品市场熊市三大驱动因素 - 黑色系(焦煤/螺纹钢)受地产下行拖累,能化系(甲醇/塑料)因石化产能过剩叠加成本崩塌,新能源系(碳酸锂/多晶硅)因过度投资导致产能严重过剩 [10] - 有色品种表现分化:铜/铝受益于财政发力的电力/交运需求,锡受半导体周期推动,而锌/镍受地产关联和新能源产能过剩影响下跌 [11] - 商品与股市弱势行业高度重合,体现房地产周期下行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的共性影响 [10][11] 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放大跌势 - 产业资本通过套保对冲现货跌价损失,形成"现货微利+库存套保"模式,使企业能在成本线附近维持生产,延缓产能出清 [15][16][17] - 套保行为导致价格调节机制失效,商品跌至现金流成本后仍长期磨底,如生猪期货上市后传统猪周期消失 [19][20] - 玻璃/焦煤等品种成为空头集中攻击目标,因套保盘、对冲策略及套利交易形成合力,加剧价格超跌 [20]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互动 - 期货市场通过套保机制将实体通缩压力转移至金融投机者,企业交割价实际高于期货价格,形成"金融补贴实体"效应 [23] - 产能过剩背景下,期货工具延长行业出清周期,价格战从实体延伸至金融领域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