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业趋势分析 考生规模与政策变化 - 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较2023年减少7万,为10年来首次下降[1][3] - 全国29个省份实施"3+1+2"新高考模式,投档规则从"院校优先"转向"专业组锁定"[4] 专业设置动态 - 教育部新增29个本科专业,包括低空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教育、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5] - 双一流院校撤销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传统专业[5] - 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规模预计达10.9亿元,超90%考生愿使用付费服务[6] 热门专业演变特征 专业热度周期变化 - 2007-2023年热门专业呈现明显时代特征:2015年建筑学榜首,2023年电子科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领先[10][11] - 法学和通信工程是唯二连续17年保持前10的"常胜将军"专业[23] - 理论学科(历史学/哲学/数学)排名稳步上升,数学从2007年第15名升至2023年第5名[23] 新兴技术领域专业 - 航空航天/网络工程/核工程专业排名较2015年上升超20位,涉及商业航天/云计算/核医学等细分领域[16] - 计算机相关绿牌专业从2019年7个缩减至2023年仅剩信息工程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个[17] 高校扩招与交叉学科 名校扩招方向 - 北京大学2025年新增150个招生名额聚焦信息科技/工学/临床医学[15] - 上海交通大学扩招150人分布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15][3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点发展量子信息科学等交叉学科[31] 交叉学科发展 - 全国239所高校开设723个交叉学科,人工智能(27所)/储能科学与工程(8所)/碳中和科学与工程(6所)位列前三[30] - 新质生产力相关专业形成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生物技术等六大方向,与人形机器人/锂电池/低空经济等技术交叉[34] 专业与就业市场关联 行业薪酬对比 - 电力设备/环保/有色金属行业2007-2023年从业人员与薪酬增速双高[40] - 计算机行业2022年薪酬增速带动2023年专业热度上升,但2023年增速已趋缓[44] 就业预警信号 - 土木工程专业热度与城镇化率走势高度相关,2017年后持续下行[19] - 商贸零售/建筑材料/家用电器等行业呈现从业人员收缩与薪资增速低于平均的双重压力[40]
7张热门专业变迁图,给今年的1335万高考生
吴晓波频道·2025-06-08 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