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研究分析!
Robot猎场备忘录·2025-06-06 12:18

人形机器人赛道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赛道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资本宠儿,尤其在国内受到政策及政府基金扶持,前景广阔 [1] - 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等顶级投行均发布研报肯定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数万亿美元级潜力 [1]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唯一会成功的通用机器人样式,特斯拉CEO马斯克预测Optimus将成为公司最重要产品之一,并加速推进量产计划 [1] 行业格局演变 - 入局者从创业派为主转变为以车企为代表的产业派和科技大厂为主,全球已有15家知名车企入局(国内11家),小鹏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量产 [2] - 科技大厂如谷歌、OpenAI从大模型赋能转向本体制造,国内蚂蚁集团、京东等跟进,华为、腾讯通过投资加码具身智能赛道 [2]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绝大多数初创企业将倒在商业化进程中,竞争态势愈发激烈 [5] 技术发展趋势 - 2025年头部创企进入自研机器人"大脑"时代,大模型决定泛化能力,是商业化核心壁垒 [3] - 海外科技大厂(谷歌、OpenAI、Meta)在基础模型层面占据优势,国内华为、百度、科大讯飞已有成型产品 [3] - 技术路径从分层决策模型向端到端模型演进,VLM-VLA双系统架构成为主流方案 [23][26] 商业化现状与挑战 - "运动派"企业如宇树科技通过春晚表演获得短期流量红利,但面临"能跑能跳≠能干活"的祛魅挑战,G1产品被质疑为"大玩具" [4] - 金沙江创投朱啸虎指出当前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研究或展示需求非真正商业化 [4] - 优必选Walker S1已在富士康、领克汽车工厂实训,获得500台意向订单,2024年底计划小规模量产 [16][19] 市场数据与区域分布 - 全球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超150家,形成中国、日韩、北美、欧洲四大生态集群,中美日三国企业数量占比超65% [10] - 国内116家企业中,奇瑞汽车、大象机器人等已实现产品交付,智元机器人、星尘智能等聚焦工业场景 [11] 产业链布局 - 核心零部件涵盖减速器、伺服系统、传感器等,特斯拉Optimus Gen2成本约2.2万美元 [15][24] - 摩根士丹利发布Humanoid 100清单,覆盖半导体、传感器到整机集成的82家核心企业 [27] - 高盛研报聚焦执行器、谐波减速器、滚珠丝杠等身体组件供应链,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主 [27] 企业动态 - 优必选2024年H1营收4.87亿元(+86.6%),毛利率21.9%,工业版机器人进入汽车工厂实训 [19] - Figure AI采用OpenAI大模型+自研神经网络的混合架构,特斯拉FSD实现端到端控制 [20][21] - 国内创新中心如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青龙"等产品,成本约3.9万美元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