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话事件概述 - 2025年6月5日,中美领导人进行了一次约1个半小时的通话,此次通话开始突然,结果好于市场预期 [1] - 通话主要内容集中在经贸领域,少有涉及地缘政治话题 [1] - 文章认为此次通话将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分水岭,标志着两国竞争形式将从针尖麦芒式的关税战,转向更加比拼“暗劲”的基本面和供应链限制与反限制 [1] 通话背景与信号 - 通话前存在明显“信号”铺垫,包括美国官员持续透露两国领导人接触的想法,以及中国外交部对美互动明显增多 [2] - 根据历史经验,外交口互动增多往往预示着可能有更高级别的通话召开,此次通话前的外交互动包括国家副主席韩正会见美方代表团、外交部长王毅会见美国新任驻华大使等 [3] - 稀土问题牵动美国核心利益,美方寻求与中国谈判的急迫性增强,领导人通话成为关系僵局下的潜在突破点,时间窗口可能在6月初的两周 [3] 通话核心内容与成果 - 稀土是双方谈判的“症结”,美方表态“关于稀土产品的复杂性问题,现在不应再有任何疑问” [4][6] - 双方大概率达成了回归“正轨”的基本框架,即以稀土出口换取留学生、科技围堵等限制的放松和放缓,但关税问题仍需时间和谈判 [4] - 中方表达希望美方撤销对中国实施的消极举措,美方表示乐见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希望同中方共同努力落实协议,并欢迎中国留学生来美学习 [4][6] - 双方承诺继续落实好日内瓦共识,尽快举行新一轮会谈,预计可能在1至2周内举行下一轮会谈,习近平主席邀请特朗普访问中国 [4][6] 历史通话与资产表现对比 - 从历史看,中美领导人通话当天或次日,受风险偏好回升和情绪提振,人民币往往呈现升值趋势,中美股市一般会有不错表现 [6] - 具体数据显示,在过去的6次通话中,A股有5次上涨 [6] - 例如2022年3月18日通话缓解了市场对俄乌冲突升级的担忧,2025年1月17日前后白宫在关税上“转鸽”也带动情绪回温 [7] - 资产表现统计显示,通话后一周标普500平均上涨0.80%,沪深300平均下跌1.40%,恒生指数平均下跌1.57%,美元兑人民币平均下跌0.12% [8] 后续展望与市场影响 - 后续市场和风险偏好能否持续改善,重点在于美国在专注于与其他国家谈判和国内减税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有效落地领导人通话的共识 [7] - 相互制裁措施能否有实质性缓解是关键,包括稀土、美国对华科技制裁以及留学生等问题 [7] - 尽管当前筹码的相互让步有助于后续贸易谈判推行,但最终结果的达成可能不会“一蹴而就” [7] - 相对而言,美国市场可能更难“熬”,经济的走弱、美联储政策的后置以及债务问题持续降低美元资产吸引力,风险资产尤其是美国市场在预期兑现后可能迎来波动上升阶段 [7]
研客专栏 | 中美通话的“留白”
对冲研投·2025-06-06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