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融资概况 - 2025年5月中国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43起,环比4月47起下降8.5%,但未披露金额事件占比降至50%,市场透明度改善[1] - 融资规模区间扩大至53亿-97亿元(4月为60.5亿-71.5亿元),呈现"哑铃型"分布:亿元级融资12起(含2起超5亿元),千万级融资占比提升至23.3%(10起)[1] - 资本布局分化明显,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获重注,早期项目单笔规模收缩反映风险偏好调整[1] 融资轮次特征 - 早期投资占比74.4%(种子/天使轮14起+A轮18起),创新活力持续但中后期分化:B轮环比降16.7%至5起,C轮腰斩至1起,D轮和战略融资保持5起稳定[2] - 形成"早期活跃、中期收紧、后期稳健"格局,资本对项目成长性考核标准提高[2] 技术领域分布 - 人工智能领域以12起融资居首,具身智能方向占5起(41.7%),结合人形机器人8起(占服务机器人72.7%),"智能体+仿生硬件"路线获战略认可[2] - 特种机器人6起融资向空海两极拓展:飞行机器人(含eVTOL)3起,水下机器人2起[2] - 核心零部件5起融资聚焦高精度运动控制、智能计算及仿生执行器,系统级解决方案受青睐[4] 细分赛道动态 人工智能领域 - 早期项目占比91.7%,具身智能方向获5起亿元级融资,底层大模型与场景方案层同步获资本加持[6] - 自变量机器人完成数亿元A轮系列融资,自研GW系列具身大模型WALL-A实现少样本学习和跨任务迁移[7][9] - 乐享科技亿元级天使+轮融资投向家庭通用小具身机器人,已开发Z-Bot(18自由度)和W-Bot两款产品[10][11][13] - 优理奇Unix AI获数亿元天使+轮融资,推出多模态感知模型UniTouch,轮式双臂机器人Wanda2.0实现量产交付[15][16][18] 服务机器人领域 - 人形机器人占服务机器人融资72.7%(8起),早期项目占比降至63.6%,D轮出现显示头部企业向规模化发展[19] - 魔法原子获数亿元战略融资,人形机器人"小麦"已进驻工厂产线,启动400台量产计划[20][21] - 鹿明机器人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US进入量产准备阶段,视触觉模组填补行业空白[22][24][25][27] 工业与医疗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5起融资全部指向柔性产线系统集成商,3D视觉与力传感融合成智能工厂标配技术[4] - 医疗机器人融资环比翻倍至4起,外骨骼机器人成新增长点,柔性驱动+轻量化设计适配康复场景[4] 行业趋势总结 - 资本向具身智能、仿生运动等核心技术收敛,头部企业融资额占比超60%,同时应用场景从物流配送到低空交通持续发散[5] - 政策敏感型领域(如eVTOL、医疗设备)融资效率提升,政企协同项目或成下阶段投资亮点[5] - "战略聚焦、战术多元"的资本布局或奠定下半年行业竞争格局[5]
融资规模近百亿?5月机器人行业哪些赛道获资本重金加持?
机器人大讲堂·2025-06-08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