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USB 太多太乱?看这一篇就够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2025-06-07 10:08

USB接口发展历程 - USB协议于1990年代末推出,取代串口和PS/2端口成为连接外设和存储设备的标准接口[1] - 目前主流接口为USB-A和USB-C,但仍存在多种速度和标准混用情况[1] - USB-IF论坛设计了认证图标体系帮助识别协议类型,但并非所有设备都采用这些付费认证标志[2] USB 2.0标准 - 2000年4月发布的USB 2.0标准传输速率达480Mbps,远超USB 1.1的12Mbps[5] - 该标准使USB进入主流市场,并引入经典三叉戟图标[5] - 目前USB 2.0端口在消费设备中已基本淘汰,仅部分游戏主板保留[5][6] USB 5Gbps标准 - USB 3.0于2008年11月推出,理论速度5Gbps(625MB/s)[9] - 后续更名为USB 3.1 Gen 1和USB 3.2 Gen 1[9] - 2019年推出简化品牌"USB SuperSpeed 5Gbps",2021年更新为带"5Gbps"字样的电缆图标[9][10] USB 10Gbps标准 - USB 3.1 Gen 2于2013年推出,速度提升至10Gbps(1250MB/s)[13] - 2017年更名为USB 3.2 Gen 2,2019年推出"USB SuperSpeed 10Gbps"品牌[13] - 当前官方图标与5Gbps类似,仅数字改为"10Gbps"[13] USB 20Gbps标准 - 2017年推出USB 3.2 Gen 2x2,速度达20Gbps且仅支持USB-C接口[16] - 消费市场品牌为"USB SuperSpeed 20Gbps",但采用率低[16] - 笔记本厂商通常不单独支持20Gbps,多与10Gbps或40Gbps端口搭配[16] USB4标准 - USB4于2019年推出,带宽翻倍至40Gbps(5000MB/s)[19] - 初期采用新版三叉戟标志,后改为传输速度加弯曲电缆图形[19] - 截至2025年中,获得USB-IF认证的40Gbps产品不足2000个[19] USB4版本2.0 - 2022年推出USB4版本2.0,速度达80Gbps(10000MB/s)[21] - 采用带"80Gbps"字样的电缆图形标志[21] - 目前支持设备极少,如雷蛇Blade 18的雷电5端口兼容但未标注[21] Thunderbolt协议 - Thunderbolt并非USB但使用USB-C接口并具有交叉兼容性[24] - 最新Thunderbolt 5协议速度达80Gbps,与USB4版本2.0相当[25] - 官方要求标注闪电符号加箭头图标,但厂商执行不统一[26] USB供电标准 - USB PD标准2012年推出,最高供电100W[29] - USB PD 3.1提升至240W,3.2版本加入可调电压源支持[29] - 标识为电池图形加"PD"字样,但设备上实际标注较少[29][30] DisplayPort Alt模式 - 2015年推出DisplayPort Alt模式,支持8K视频输出和100W供电[33] - 特征为USB-C接口旁标注DP图标[33] - 正逐步被USB4和Thunderbolt取代[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