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袜崇拜,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吗?
虎嗅APP·2025-06-06 21:56

文章核心观点 - 时尚是意识形态的延伸,其流行趋势背后是特定意识形态的崛起 [5] - 当前“MADE IN USA”的时尚概念复兴,是对全球化怨恨和身份焦虑的回应,但其高成本和产业空心化使其面临巨大挑战 [8][27][58] - 美国时尚的灵魂在于融合与开放,而非单纯强调本土制造,丧失融合精神将导致活力枯竭 [53] 美国服装制造业现状 - 美国市场98%的服装依赖进口 [10] - 美国家庭年均服装消费额为1754美元 [18] - 服装纺织行业就业人数从1950年代的210万锐减至目前的47.1万 [29] - 本土制造业面临供应链缺失和产业工人不足的困境 [30] “美国制造”品牌的实践与困境 - American Trench为代表的新兴品牌试图重塑“美国制造”,其60%收入来自售价14美元的袜子 [13][21] - 品牌在价值观与成本间寻求平衡,例如将宣称价值1100美元的外套定价为795美元 [17] - 本土制造面临高成本挑战,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高于对“美国制造”标签的认同 [27][28] - 本土面料供应不足,品牌需使用滞销面料或面临采购困难 [30] 美国时尚的历史演进与身份危机 - 美国时尚曾长期追随法国,直至二战法国沦陷后才开始探索本土设计灵魂 [40][43][44] - 美式时尚的核心优势在于以大众化、功能化、民主化为核心的成衣体系,以及强大的文化产业影响力 [46][50] - 当前美国时尚界缺乏像LVMH这样的机构培育年轻品牌,过度依赖追求短期回报的私募股权 [35] - 美国时尚的独特魅力源于街头风格与常青藤风格的融合,体现松弛与自由 [53] 对“美国制造”运动的反思 - 当前的“美国制造”情绪是对1980年代“Crafted With Pride”运动的复写,本质是试图用文化认同挽救制度性萎缩的产业 [12][54] - 该运动最终可能沦为爱国主义的空洞标签和资本营销,而非实质性的产业复兴 [54] - 在全球化背景下,本土制造的复辟更像是对身份焦虑的安抚,其产品可能最终成为小众收藏品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