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格局演变 - AI六小龙(智谱AI、MiniMax、月之暗面、阶跃星辰、百川智能、零一万物)已缩减为四小强(智谱AI、MiniMax、月之暗面、阶跃星辰),零一万物转向应用层合作阿里,百川智能专注医疗垂类并暂停基础模型更新 [1][3][4] - 行业准入门槛包括顶尖团队、独角兽级融资和争夺国产OpenAI定位,但部分公司因高管离职(如零一万物曹大鹏、谷雪梅,百川智能陈炜鹏)和技术停滞失去资格 [3][5][17] - 四小强中智谱AI最新模型为GLM-4-32B-0414,月之暗面Kimi1.5热度被DeepSeek R1超越,阶跃星辰1月后无迭代,MiniMax转向文本转语音场景 [6][7] 商业化与竞争压力 - OpenAI商业化领先(ChatGPT付费用户100万,2025年预计收入127亿美元+200%),而六小龙对营收讳莫如深 [10] - 大厂(字节、阿里、腾讯)以百亿资金投入AI应用,美团/小红书自建模型团队,六小龙先发优势丧失 [11][12] - DeepSeek开源模型冲击闭源生态,OpenAI估值达3000亿美元(对比六小龙融资停滞),技术差距扩大 [13][14] 技术迭代与人才流失 - 六小龙技术迭代放缓:月之暗面停止投流后月活跌至百万级,MiniMax视频模型领先优势被字节赶超 [6][11] - 核心高管回流大厂(如零一万物黄文灏加入字节)或创业(谷雪梅),人才吸引力下降 [16][17] - 行业热点转向具身智能和Agent领域,四小强中仅智谱AI跟进通用Agent,其余成追随者 [19][20] 历史教训与行业前景 - AI 1.0时代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因高研发低商业化裁员,六小龙面临类似风险 [8][22] - 李开复预判中国市场最终仅DeepSeek、阿里、字节能站稳,四小强融资中断后模型迭代难持续 [22]
无人再谈AI六小龙
商业洞察·2025-06-08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