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国企指数较4月低点反弹超20%,进入技术性牛市,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20.55%、21.6%、20.44% [1][2] - 此轮行情与2019-2021年恒生科技单边牛市不同,三大指数表现均衡,叠加低利率、险资南下、新消费及创新药周期共振 [6][7] 驱动港股的核心周期 - 平台经济松绑周期:国补政策推动小米、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一季度业绩增长,拼多多及线下商铺表现相对弱势 [4] - 行业景气周期:恒生28个行业指数中,医药、科技、新消费占据涨幅上半区,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年初至今涨55.17% [4][5] - 低利率与险资配置周期:平安资管持续增持农行H股至15.09%,险资对高股息资产加仓趋势明显 [6] 行业与主题指数表现 - 涨幅前列指数: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55.17%)、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28.28%)、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21.77%) [5] - 创新药与科技主题强势,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涨20.29%,恒生科技指数涨21.6% [5][7] AI主题投资差异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63)近5日涨8.76%,重仓算力;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涨4%,侧重国产芯片与应用 [22][24][25] - 两者持仓方向分化,反映市场对AI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偏好 [26] 政策与市场共振逻辑 - 政策有效性取决于与市场趋势的协同,如低利率环境下稳股市政策效果显著,而稳楼市需对抗人口周期压力 [17][18][19] - 创新药板块大涨与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政策推进相关,显示政策与行业需求共振 [27] 海外市场动态 - 中美谈判进展聚焦稀土,5月出口量环比增23%,同比降6%,出口审批趋势明确 [29] - 全球风险偏好提升,标普500达6000点,非美市场及黄金、美债配置价值凸显 [30] 其他市场观察 - 私募投资策略分歧体现在对工业商品及政策落地的误判,强调投资需基于可靠假设而非归因单一因素 [13][14][19] - 权益类配置建议关注黄金与红利回调机会,量化策略适时调仓 [31]
港股进入牛市
表舅是养基大户·2025-06-09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