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格局变化 - 对24%—36%年化利率助贷产品是否终止的担忧正在改变助贷行业格局 [1] - 部分银行退出24%—36%年化利率助贷业务,留守银行提高资金合作报价至年化8% [8] - 主营24%—36%年化利率客群的助贷机构因合作资金减少而压缩营销开支和运营成本 [8] - 部分助贷机构开始将24%—36%年化利率客群流量转卖给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或小贷公司 [8] 银行撤资影响 - 多家股份制银行与大型城商行不再续签助贷资金合作协议 [11] - 银行总行基于审慎经营考虑,更倾向与行业头部、已上市的助贷机构合作 [13] - 银行对合作助贷机构的准入门槛提高,重点评估注册资本、风控能力、数据质量等核心指标 [13] - 助贷机构投向24%—36%年化利率助贷业务的资金量仅有去年底的约60% [14] 助贷业务成本与盈利 - 资金成本涨至8%,助贷业务盈亏平衡点对应的年化利率涨至30%—34% [15] - 部分银行开出年化8%的助贷资金合作报价 [8] - 助贷机构在分润模式中向银行支付8%的资金成本,并将银行利润提高至5% [25] 政策与合规影响 - 《助贷新规》明确助贷业务综合融资成本不得超过24%,需完整披露费用构成 [7] - 双融担模式或将退出市场,导致24%—36%年化利率助贷业务操作路径收窄 [21][22] - 部分中小城商行与农商行对参与24%—36%年化利率助贷业务有兴趣,但关注"异地展业"风险 [24] 行业未来趋势 - 合规成本高、客群质量差的中小助贷机构可能退出市场,行业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 [9] - 助贷行业"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有望进一步加强 [15] - 部分助贷机构押宝24%—36%年化利率助贷业务不会终结,但只做超短期限业务以防范政策风险 [25]
24%—36%年化利率助贷业务遭遇生死时刻
经济观察报·2025-06-09 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