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独家洞察 | 通过风险模型揭示市场波动的剧烈升温
慧甚FactSet·2025-06-10 13:12

市场波动与风险模型 - 2025年4月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水平与2010年闪电崩盘、2011年欧债危机、2016年及2024年亚洲股市抛售潮相当[1] - 4月3日至4日连续两天回报率达-10.5%,此类极端事件发生概率低于五百万分之一,类似情况曾出现在新冠疫情期间及1987年市场崩盘[3] - 英国脱欧、亚洲金融危机、美国关税等宏观事件推动市场从稳定期转向持续动荡期[3] 风险模型比较 - 正态模型(125天半衰期)与肥尾短期收益模型(45天半衰期)在99%置信度下的风险价值差值动态变化显著[11] - 肥尾模型对近期市场数据权重更高,在市场波动加剧时差值上升;市场平稳时差值可能为负[11] - 2025年3月5日差值开始增长,3月9日转正,4月中旬达峰值,早于4月市场骤跌[15] 行业表现差异 - 消费者服务、配送服务、医疗服务等行业肥尾模型差值更早反映波动上升,而耐用消费品、电子技术等行业反应滞后[20] - 消费者服务行业回报呈肥尾分布,肥尾模型提前捕捉波动;耐用品行业回报接近正态分布,两种模型表现相近[24][28] - 4月3日所有行业肥尾模型差值均显示红色(波动最高),但部分行业提前预警[20] 模型应用价值 - FactSet肥尾模型在不同波动阶段均具较强预测能力,可提供资产配置战略洞察[3] - 非正态分布行业采用肥尾模型能更快跟进市场变化,正态分布行业两种模型效果相当[28] - 指数层面回报分布明显偏离正态分布,肥尾模型更贴合实际风险特征[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