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如何平滑波动?这份风格指南表请收好!
雪球·2025-06-10 16:39

文章核心观点 - 通过搭配不同市场、不同风格的权益类标的,降低组合关联性以实现整体波动控制[5][6] - 权益类资产是组合收益的主要来源但也是波动的主要贡献者,需通过风格配置实现攻守平衡[4][8] - 核心宽基指数因其样本分散、行业均衡的特性,是构建组合的基础工具[14][15] 搭建攻守平衡的持仓组合 - 大类资产配置采用股票(矛)+债券(盾)框架,权益类内部进一步细分风格[8] - 核心宽基如沪深300(大盘均衡:价值34%+均衡41%+成长23%)和中证500(中盘均衡)是基础配置[14][15] - 行业与策略指数风格分化明显:上证50(大盘价值40%)、创业板指(中大盘成长55%)、红利指数(中大盘价值52%)等可补充风格暴露[8][17][20] 主要指数风格明细 - 大盘均衡型:沪深300(价值34%/均衡41%)、中证A50(均衡48%)、沪港深300(均衡34%)[9][11][14] - 成长型:创业板50(成长77%)、科创100(成长51%)、恒生科技(成长27%)[17][18][11] - 价值型:中证红利(价值52%)、300价值(价值76%)、基本面50(价值88%)[20][21] - 中小盘型:中证2000(小盘成长34%)、北证50(小盘成长21%)[9][17] 指数持仓攻守平衡案例 - 单一指数策略:选择沪深300或沪港深500等全市场宽基独立配置[15] - 哑铃策略:沪深300(大盘均衡)+创业板指(成长)或中证A500(均衡)+双创50(成长)[18] - 多因子组合:中证红利(价值)+中证A500(均衡)+科创50(成长)实现价值/成长/规模三维分散[23] 风格配置注意事项 - 指数规模影响波动:中证2000(小盘)波动率显著高于沪深300(大盘)[24] - 市场分散效应:沪港深300因含港股比沪深300分散度更高[24] - 行业宽窄差异:中证消费(行业平衡)波动高于沪深300(全市场平衡)[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