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王忠民:中国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增衰逻辑
清华金融评论·2025-06-10 18:31

家庭养老资产负债表的挑战与现状 - 家庭资产端面临股票、房地产等传统投资品价值普遍下行,股市多数个股距历史高点大幅回调,房地产市场持续承压,财富效应减弱[3][5] - 负债端因收入不稳、就业承压,部分家庭被迫将原计划投入个人养老金的储蓄用于日常支出,导致养老资金积累受阻[5] - 人口流动加剧导致部分地区养老金缴费与支付失衡,北方老工业城市出现养老金净流出,区域养老保障可持续性承压[5] 养老金融体系的多元应对路径 - 社保基金投资策略日趋稳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表现较强韧性,商业保险公司(如人寿保险)凭借长期、复利产品结构成为家庭养老配置重要组成部分[6] - 现收现付制受老龄化与少子化冲击,建议将个人养老账户功能定位向第三支柱调整,通过市场化投资提升长期回报能力[6] - 三支柱养老体系需从政策支持、制度设计到金融产品创新持续深化,以缓解家庭资产负债表风险[6] 多主体资产负债表联动分析 -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可持续性与就业市场稳定性和缴费基数直接相关,缴费能力波动可能削弱保障水平[7] - 企业与金融机构受经济周期影响,资产质量及利润水平波动会波及员工养老保障安排与企业年金配置[7] - 地方政府因土地财政依赖度高且房地产调整,资产端缩水导致财政收入承压,影响社会保障支出能力[7] 数字资产与养老金融新机遇 - 网约出行、平台劳动等新业态中,驾驶行为、信用评分等数字足迹可转化为可估值、可交易的数字资产,为劳动者提供新价值归属[7] - 生命健康数据(如基因组、免疫系统信息)通过AI整合可构建个体化医疗方案,提升老龄社会健康风险管理能力[8] - 数字资产需纳入家庭资产负债管理,推动养老金融创新,拓展个人财富结构维度[7][8] 养老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 需围绕家庭资产负债表进行多维度制度设计与金融创新,加强基础制度保障,推动产品多样化、服务数字化及制度协同性[9] - 数字资产与生命数据的整合应用为养老金融提供新路径,需关注技术驱动下的风险管理与价值挖掘[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