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半”更名:一个行业的集体“困境”与白象的突围
经济观察报·2025-06-10 19:40
产品更名与停产决策 - 白象食品决定将"多半"系列更名为"面饼120克","多一半"系列更名为"面饼110克",并停止生产原包装产品[2] - 该决策在48小时内迅速做出,涉及供应链、渠道商等多方调整,成本巨大[5][7] - 更名后原有"多半"品牌资产将归零,公司需从零开始建立新包装认知[9] 事件背景与消费者反应 - 争议源于网友发现"多半"为注册商标,而产品克重标注引发歧义[2] - 公司解释"多半"系列面饼克重较原70克基础增加50%以上,符合商标注册初衷[8] - 消费者对商业符号敏感度提升,任何歧义都可能引发信任危机[8]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方便面行业规模2020年达1022亿元,近年呈现个位数波动[12] - 行业陷入克重内卷,品牌通过"半系列"话术制造超值感[13] - 产品价格带分为1.5-3元基础款、3-6元中端款和6元以上高端款[13] 公司历史与创新策略 - 白象1997年首创100克大面饼,当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17] - 近年推出臭豆腐火鸡面、香菜面等创新产品,响应速度仅2个月[18] - 建立社交媒体反馈机制,将网友建议直接纳入产品改进[20] 商业价值观重塑 - 公司选择透明化沟通,直接标注克重取代营销话术[10] - 决策体现"用户至上"理念,将消费者信任视为核心资产[15] - 在存量市场竞争中率先跳出营销怪圈,回归需求本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