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产业化趋势 - 2025年大模型在产业端加速渗透,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融入金融、汽车、科技等核心业务领域[3][6] - 大模型应用从早期探索迈向规模化落地,2024年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达114.2万亿tokens,火山引擎以46.4%市场份额居首[5] - 企业从被动创新转向主动寻找落地点,基于明确业务痛点开发解决方案,云厂商角色扩展至业务陪伴与咨询[7] 行业落地案例 - 金融领域:国信证券基于豆包大模型打造股市助手智能体,处理超百万份研报、十亿条财经短视频数据,覆盖70%系统重要性银行[13][15] - 汽车行业:覆盖80%主流车企,上汽大众实现跨端交互,奔驰CLA车型接入情感识别功能,宝马聚焦智能营销缩短决策链路[16][17][19][20] - 教育科研:南开大学共建AI+教育标杆,浙江大学打造全学科科研平台,同济大学开发校园智能助手覆盖多系统互通[21][22][24] - 智能终端:联想通过Jeddak AICC平台实现全链路加密,推理效率无损且延迟接近明文模式[25][26] - 消费零售:瑞幸利用意图识别引擎预测点单需求,高峰时段算力资源保障流畅体验[27] 云厂商核心能力 - 火山引擎提供多云多模型基础服务、Agent开发平台及全栈工具链,解决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10] - 豆包大模型日均调用量12.7万亿tokens,千tokens输入成本降至0.0008元,推理成本进入厘时代[36][38] - AI云原生服务整合全栈推理加速与分布式优化,企业API调用延迟可控制在20ms以内[39] 未来发展方向 - 多模态模型与Agentic AI将爆发,中国B端AI Agent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1718亿元[40][41] - 技术挑战聚焦能力与安全平衡、成本压力及系统集成难度,需持续优化算力调度与工程化能力[33][34][35] - 大模型未来3-5年或成企业基础设施,云厂商需降低技术门槛推动产业自由生长[42]
让AI听懂行业,火山引擎如何拆掉大模型落地的「墙」?
36氪·2025-06-10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