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来自历史深处的MAGA人群
虎嗅APP·2025-06-10 21:43

核心观点 - 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和对MAGA群体的动员并非历史偏离,而是美国孤立主义传统和民粹主义结合的必然结果 [1][2][3] - MAGA群体由工人、农民和小城镇居民构成,具有经济竞争和文化焦虑驱动的反移民、反精英、孤立主义特征 [1][6][12] - 特朗普外交政策的不稳定性源于其民粹主义基础,MAGA群体的意见偏好将更强烈影响第二任期对外政策 [3][4][32] - 美国自由国际主义精英框架正在瓦解,MAGA群体通过社交媒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政治表达和影响力 [23][30][31] - 当前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孤立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上升趋势,可能削弱全球战略能力 [33][36][38] 历史性MAGA群类与美国孤立主义传统 - MAGA群体社会学特征:白人基督教福音派为核心,收入和教育水平低于平均,集中于"锈带"和小城镇,排斥文化多元主义 [6][12] - 历史前身包括:19世纪杰克逊民主党人(反联邦干预、门罗主义)、1890年代反帝国主义农场主、1930年代"美国优先"运动(林德伯格集众80万人) [6][7] - 冷战初期麦卡锡支持者与MAGA高度相似:中西部/南部蓝领,反共产主义+本土主义,憎恶东部精英 [7] - 尼克松的"沉默大多数"延续反精英传统,越战后期转向战争疲劳模式 [8][9] - 学术研究佐证:林德夫妇《中镇》揭示小城镇封闭性,霍夫施塔德《反智主义》分析其情感驱动决策模式 [10][11] 孤立主义的挫折-疲累机理 - MAGA群体战争态度矛盾:初期支持惩罚性军事行动(如二战、反恐战争),但持久战易引发疲累(越战、伊拉克战争) [15][17] - 朝鲜/越南战争后形成"避免亚洲地面战争"的军事禁忌,反映基层民意对战略的制约 [17][18] - 经济民族主义与孤立主义联动:83%美国人优先国内政策,共和党仅13%支持乌克兰(民主党42%) [33][34] - 社交媒体意见领袖推动"反无休止战争"叙事,贸易保护主义优先于地缘政治(如"搞关税别派部队") [35] 精英衰落与政治框架变革 - 二战后自由国际主义框架依赖精英主导(国务院、智库、情报共同体),通过"国家安全国家"压制孤立主义 [21][24] - 权势集团裂解:越南战争后精英信誉受损,70年代"民主监督"立法打破政策封闭性 [26][27] - 当前外交团队高度非常规:第二任期仅卢比奥等少数精英留存,MAGA效忠派主导决策 [36] - 制度拆解进行中:冻结对外援助、瓦解国际开发署,反映反"深层国家"的民粹主义冲动 [38] 孤立主义的当代表现与潜在影响 - 共和党孤立主义倾向者首超国际主义者(53%对47%),66%美国人愿分享全球领导权 [34] - 政策转向:施压盟友承担防务、批评欧洲"觉醒文化"、无差别关税(涵盖中欧日韩) [36][37] - 对华态度:负面情绪未减但焦点转向贸易而非意识形态,社交媒体倾向"惩罚但避免战争" [35] - 左翼和平主义与现实主义战略收缩论可能获得更大话语空间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