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热点思考 | 政策性金融工具,“新”在何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2025-06-10 23:26

政策性金融工具概况 - 在当前宏观政策积极发力稳增长的背景下,政策性金融工具备受关注,前两轮成效显著,本轮新型工具落地时间和资金投向成为焦点 [2] - 4月政治局会议对宏观政策做出新部署,货币政策率先在5月初落地,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债发行保持积极态势,短期内增量可能来源于政策性金融工具 [3] - 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在6月底落地,一方面源于发改委给出的指引,另一方面和当前经济基本面稳健有关 [9][10] 前两轮政策性金融工具经验 - 第一轮是2015-2017年的"专项建设债券",三年间发行规模约2万亿元,中央财政给予贴息支持,资金主要投向五大领域包括三农建设、轨道交通等城市基建、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建、民生改善建设以及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 [20] - 第二轮是2022年下半年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首批3000亿用于补充含新型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后续追加至7400亿,与前期8000亿政策性信贷额度协同发力,资金重点投向三类项目包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 [21] - 政策性金融工具具备两大特点:财政贴息减轻地方政府付息压力;"杠杆"效应突出,可充当投资项目资本金有效撬动信贷 [27]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特点 - 投向要支持科技创新,主要指向数字经济特别是AI、算力等方面,这可能是本轮与前两轮工具的主要不同点之一 [31] - 扩大消费可能成为投向的另一大领域,或与央行新设的服务消费再贷款协同发力优化服务消费场景,我国人均服务消费较疫情前趋势相差1923元/人 [33][34] - 传统投向仍将保留,交通水利等大型基建项目同样需要资本金以加速建设,水利工程在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显著社会效益 [39] 近期政策动态 - 5月中旬以来多地积极筹备项目并准备申报,召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宣讲会或对接会,投向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城市更新建设、支柱产业、社会民生、水利工程等多个方面 [18] - 央行于5月7日推出三大类货币政策措施及十项具体举措,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