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翻倍”的蜜雪:海外还没“甜”,投资很难“蜜”
海豚投研·2025-06-11 18:19

海外市场拓展分析 - 蜜雪冰城2018年以越南为首站开启出海,主攻性价比市场,价格带显著低于本土品牌,迅速占据市场份额[2] - 截至2024年底,海外门店80%集中于印尼和越南,但海外营收仅占总营收5%,显著低于泡泡玛特(40%)等IP出海企业[2] - 2024年海外拓店速度骤减至564家,同店营收下滑超30%,主因加盟管理混乱及供应链短板[5][7][8] - 东南亚供应链中心项目2025年启动,计划本地建厂(冰淇淋、椰浆等)以缩短供货周期,预计稳定性将大幅提升[10][11] - 中性测算东南亚开店空间达1.5万家(7亿人口×70%中国二线密度),较当前有3倍增长潜力[13][14] 商业模式与竞争格局 - 蜜雪冰城采用"上游自供+下游加盟"重资产模式,通过原料自加工实现极致成本控制[26][27] - 国内现制茶饮行业2024年进入净关店阶段,行业增速或降至个位数,头部品牌需通过市占率提升维持增长[19] - 国内门店密度饱和导致单店分流,2024年起单店营收持续负增长,乡镇市场成为新拓店重心[15][33] 财务与估值分析 - 2024-2029年营收CAGR预计12%,利润CAGR达18%,主要依赖毛利率提升(原材料自供比例增加)及费用率优化[20]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40倍PE,PEG1.4高于古茗、茶百道等同行,估值已计入海外成功预期但实际供应链建设仍在初期[22] - DCF估值显示乐观情景下目标价较现价(534港元)溢价有限,解禁压力或加剧股价波动[24][25] 长期发展挑战 - 国内面临单店坪效提升难题,需从规模驱动转向精细化运营,类似啤酒行业集中度提升过程[32][33] - 海外短期处于投入期,供应链完备后或开启新一轮增长,长期可渗透包装饮料市场(现制饮占比仅2% vs 发达国家15%)[34][35]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效率,未来或通过整合退出的加盟商强化规模效应,但短期估值修复至25倍PE以下更安全[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