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行业前景与政策驱动 - 到2030年国内绿氢下游消纳规模将超980万吨 主要集中于化工、交通、电力及钢铁四大领域 [2] - 化工领域将成为最大绿氢消纳场景 重点应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及石油炼化 其规模受碳市场绿色溢价、认证标准及地缘政治影响 [2] - 国家能源局2024年8月明确将可再生甲醇、氨等纳入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 并推动其进入CCER机制 [2] 交通领域绿氢应用 - 氢燃料电池汽车(FCV)和航空是交通领域主要场景 2030年FCV绿氢消纳规模呈现地域差异 绿氢资源丰富地区增量显著 [3] -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发展受国内外碳政策及航司决策影响 [3] 电力与钢铁领域绿氢潜力 - 电力领域绿氢应用包括氢发电、热电联供及氢储能 2024年11月工信部提出超前布局氢储能技术 国家能源局文件将氢能发展聚焦绿色电力和绿色化工两大领域 [5] - 钢铁领域绿氢通过氢冶金替代焦炭 2030年增量集中于新增产能 2024年8月工信部暂停钢铁产能置换 氢冶金技术或成获取产能指标的有效方式 [5] 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 - 2024年氨/醇/SAF关注度提升反映市场对大规模消纳场景需求 经济性问题与碳市场进程紧密相关 [6] - 工信部2023年11月提出优先制定氢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目标2027年出台100项标准 [6] - 碳市场机制完善、绿色溢价扩大及标准体系构建是绿氢商业化核心推手 [7] 行业发展趋势 - 化工行业因成熟用氢需求及低碳压力成为绿氢主力 交通与钢铁通过场景创新释放潜力 电力领域需突破技术经济性瓶颈 [6] - 产业链协同与政策红利将持续推动绿氢在深度脱碳中的作用 [7]
绿氢消纳现状:化工领域领跑,电力储能迎来积极信号
势银能链·2025-06-12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