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与市场表现 - 宇树科技因春晚表演火爆海内外,旗下人形机器人H1和G1凭借跳舞、720度回旋踢等动作风靡网络,带动资本市场关注,出现"宇树链"概念股暴涨[8] - 公司完成企业名称变更并新增董事,IPO消息冲上热搜[8] - 旗下机器人G1在半程马拉松表现不佳引发信任危机,从"杭州六小龙"之一到被冠上"影视公司"称号[12][13] - 2023年营收约2亿元,2024年营收约4亿元,净利润1000万-7000万之间,2025年预计净利润2亿元[20] - 前5个月中标项目数量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21] 行业竞争格局 - 宇树科技、众擎机器人、松延动力形成"运动派"三强格局,分别通过跳舞、空翻、半马等炫技动作出圈[9][15] - 众擎机器人SE01凭借直膝步态行走能力爆火,PM01获中东投资者2亿元资金,订单排至5月底[9] - 松延动力N2半马获亚军后订单超2000台,已完成5轮约2亿元融资,第六轮融资估值看涨[15] - 智元机器人估值达150亿,高于宇树科技的100亿,反映资本市场更青睐具备AI能力的公司[22] 技术路线与商业化 -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强调炫技动作是展示"全身动作能力",终极目标是实现家庭/工业场景的实际任务[3][6] - 当前商业化集中在教育科研、展示表演场景,而非工业场景,被质疑为"硬件卖铲人"[19][21] - 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短暂爆发,宇树G1单日租金达1.5万元,早期租赁者一周回本,但4月后市场降温[11][12] - 行业存在"重运动轻大脑"现象,大模型决定的泛化能力才是商业化核心壁垒[21][22] 行业趋势与挑战 - 资本开始纠偏,具备AI能力+本体的公司更受青睐,纯运动能力公司面临估值差距[22] - 高盛报告指出宇树机器人硬件稳健但功能型任务能力不足,引发行业对技术成熟度的讨论[13] - 行业存在"揠苗助长"风险,政策扶持与资本助推下出现技术路线争议和商业化路径模糊[22][23] - 长期看需突破"大脑"瓶颈,涉及算力、算法、数据等多层面,现阶段仍依赖大厂/高校技术开源[21][22]
风口中的「宇树科技」,公司及王兴兴正打破公众质疑!
Robot猎场备忘录·2025-06-12 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