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策推动港深“双重上市”:哪些港股大湾区企业将会率先“回A”?
经济观察报·2025-06-13 20:54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在深交所发行上市存托凭证,允许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 [2] - 政策旨在完善深交所制度供给,增强全球竞争力,推动金融要素跨境流动,吸引国际资本进入A股市场 [2] - 政策将促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产业金融中心"的形成 [2] 港股上市企业架构与现状 - 港股上市企业主要采用红筹模式(境外注册)和H股模式(境内注册) [3] - 广东地区约有200余家港股上市企业未在A股上市,大部分采用红筹模式 [3] - 典型红筹企业包括腾讯控股(4.69万亿港元)、腾讯音乐(2328亿港元)、小鹏汽车等 [4] - 典型H股企业包括阳光保险(387亿港元)、优必选(362亿港元)、万物云(241亿港元)等 [5] 潜在回归A股企业类型 - 估值被严重低估的高科技企业,因高研发投入和增长潜力在港股难获合理估值 [7] - 处于"烧钱期"的科技平台企业,用户基础庞大但仍在亏损,A股投资者愿意为成长买单 [7] - 政策敏感行业的核心技术企业,可获得国家政策和市场资金双重支持 [8] 回归A股的潜在优势 - A股流动性通常高于港股,存在流动性溢价 [10] - A股对芯片和半导体等行业认可度较高,回归有助于估值提升 [10] - A股市场对高科技、高成长性公司风险偏好更高,给予估值溢价更充分 [12] - A股有大量主动型资金对"科技自主"企业有明显偏好 [12] 政策落地面临的挑战 - 红筹架构和VIE结构调整成本高、周期长,涉及控股权等敏感问题 [13] - 港股与A股在上市规则、财务审计标准、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 [13] - 科技企业技术密集度高,需要专业评估判断 [13] - 跨境制度差异推高合规成本,跨境资金使用灵活性受限 [14] 对创业板的建议 - 简化审核流程,设立绿色通道,缩短审核周期 [17] - 在信息披露方面给予包容性,减少额外程序 [18] - 设立科技企业专属通道,重点审核核心技术而非短期盈利 [18] - 允许以存托凭证形式挂牌,降低股权结构调整成本 [18] - 建立深交所与香港联交所监管合作机制,统一信息披露标准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