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了两年全职爸爸后,我抑郁了
36氪·2025-06-14 19:23

核心观点 - 全职爸爸面临与全职妈妈相似的育儿困境,包括身体疲惫、心理压力、社交割裂感和价值感缺失 [4][5][18] - 男性在育儿中存在信息差,传统观念认为孩子会"自然长大",实际育儿过程极度琐碎且消耗精力 [5][31] - 育儿分工不明确导致婚姻关系紧张,离婚后通过反思调整分工方式后关系改善 [19][25][28] 育儿困境 - 身体层面:因抱孩子导致腱鞘炎,手腕虎口位置疼痛 [12],长期睡眠不足导致记忆力下降 [14] - 心理层面:出现抑郁症状,包括失眠、暴瘦30斤、情绪崩溃 [4][22],带娃过程中产生暴力冲动 [22] - 经济层面:从年薪20万降至月收入三四千,消费能力大幅下降 [18] 育儿分工与婚姻关系 - 初期矛盾:妻子对育儿辛苦程度缺乏认知,因家务标准不同频繁争吵 [19],离婚导火索是孩子肺炎住院期间妻子选择加班 [21] - 分工优化:男性发挥体力优势和理性消费特长,女性补充生活细节处理能力 [28] - 关系转变:离婚后双方反思,妻子开始主动提供情绪支持,形成"离婚不离家"状态 [25][28] 社会认知与行业现象 - 调研数据显示37.76%男性愿意成为全职爸爸,反映性别角色观念正在变化 [5] - 宠物行业从业者转型全职爸爸后,通过自媒体每月创收三四千元 [18][30] - 母婴消费领域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男性更注重实用性,女性更关注产品精致度 [27] 育儿工作特性 - 工作强度:每天仅睡几小时,需保持高度紧张状态应对儿童不可控行为 [14] - 技能要求:需掌握辅食搭配、疾病护理等专业知识,通过学术期刊提升育儿技能 [10] - 职业对比:相比企业管理岗位,育儿缺乏明确反馈机制和成就感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