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产业链全球化新阶段 - 2025年锂电产业链全球化进入以"产能落地"为核心的新阶段,从宣告、框架协议转向海外基地规模化生产,带动材料到设备全产业链系统性海外布局 [3] - 东南亚成为关键区域,印尼是典型案例,龙蟠科技一期3万吨磷酸铁锂工厂2025年初投产,实现稳定量产出货并保持高产能利用率,二期9万吨项目已启动建设 [3] - 龙蟠印尼与亿纬锂能签订5年超50亿元人民币供货协议,锁定核心业务并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3][4] 东南亚产能布局进展 - 马来西亚方面,亿纬锂能首个海外工厂1月投产,星源材质隔膜工厂计划6月下旬投产,使用2021年定增20.8亿元闲置资金建设高性能湿法及涂覆隔膜产线 [7] - 东南亚已形成正极、隔膜等锂电池主材本地化生产能力,产业协同雏形初步建立 [7] 欧洲及中东扩张加速 - 摩洛哥成为重要跳板,天赐材料6月签署协议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15万吨电解液及原材料一体化基地 [7] - 匈牙利产业聚集效应凸显,中天科技计划建设6.4亿平方米隔膜基地,昆仑新材投资7.88亿元建设电解液项目 [8] - 中东布局延伸,中科电气宣布在阿曼投资80亿元建设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 [9] 全球化驱动因素 - 下游电池厂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外工厂2025年进入产能释放期,催生上游材料本地化需求 [10] -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2024年正极材料行业平均毛利率降至3%,企业被迫出海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11][12]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输出 - 万华化学在欧洲通过技术合作(德国IBU-tec)快速转型为供应链核心角色,成体系供应LFP正极、PVDF等产品 [13] - 设备商海目星2025年Q1海外订单占比56%,主要提供制片段设备等核心装备,确保海外工厂建设效率 [14] - 东南亚、匈牙利等地形成高效产业集群,实现零距离协同与联合创新,中国锂电产业完成技术、标准、生态全面输出 [15]
落地、扩产加速,中国锂电全球化“飞轮”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