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市场趋势 - 并购市场进入黄金时代,主要由于美元大放水后4年估值回归合理区间,以及新"国九条"等政策支持 [1] - 典型案例包括奥浦迈以14.51亿元收购澎立生物100%股权,相比最后一轮融资折价55% [1][11] - 2023年9月并购新规后,差异化对价交易案例显著增加,如兆易创新收购赛新电子时同一交易估值差达4倍 [2][4][5] 差异化对价机制 - 奥浦迈为澎立生物不同轮次投资方设置四档对价:12.40亿/15亿/18.30亿/21.80亿元,最高档涉及红杉、中金等机构 [3][15] - 思瑞浦并购创芯微案例中,对财务投资者和管理团队分别采用现金、可转债+现金的差异化支付方式 [17] - 美团2018年收购摩拜时已应用差异化定价,早期投资者获现金而后期投资者可换美团股权 [21] 典型交易分析 - 澎立生物经历估值剧烈波动:2年半内估值增长1460%至32.2亿元,但IPO失败后以14.51亿元被收购 [1][10][11] - 澎立生物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56亿/3.11亿/2.74亿,净利润5717万/5688万/3530万,业绩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不低于5200万/6500万/7800万 [11] - 奥浦迈2021-2023年营收2.97亿/2.43亿/2.94亿,净利润2105万/5403万/1.05亿,收购市盈率超20倍 [11] 投资机构动态 - 澎立生物股东结构复杂,涉及30家机构包括红杉、高瓴、中金等,部分国资背景如太平洋人寿、中移资本等通过LP形式参与 [16] - 启明创投通过控股天迈科技展示产业整合能力,其在汽车交通赛道已投资文远知行等30余个项目 [19] - 2024年出现多起VC控股上市公司案例,如武岳峰创投注入致能电工、梅花创投控股ST路通等 [19] 交易设计挑战 - 独立董事陶化安反对奥浦迈收购案,认为公司现阶段缺乏并购必要性,反映整合难度 [6][22] - 并购交易需平衡多方利益,早期投资人可能因对价不符使用否决权,如摩拜案例中B轮投资者反对美团方案 [21] - 华兴资本指出并购本质是资金在股东间重新分配,需处理优先清算权等复杂条款 [21]
红杉高瓴一笔并购很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