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企账期承诺与供应商困境 核心观点 - 17家主流车企集体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响应《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新规,但供应商普遍质疑执行细节和配套措施[2][4][6] - 账期承诺未解决供应商五大核心痛点:招标压价、流程卡滞、验收弹性、开票拖延、承兑汇票,反映行业恶性竞争生态[7][19][29][33][44] - 外资车企采用银行负债为主模式,国内车企过度依赖应付账款融资,产业链协同发展意识薄弱[41][42] 行业政策背景 - 新修订《条例》明确要求:大型企业采购付款周期不得超过60天,禁止"背靠背"付款条款[6] - 上汽、北汽额外承诺弃用商业承兑汇票,一汽、江汽推进数字化付款流程监控[3] 供应商五大关卡痛点 招标定点关 - 研发阶段知识产权侵犯严重:车企引导B供应商抄袭A供应商技术,量产时压价[12][13] - 招标频率从年度缩短至季度/月度,系统实时显示价格排名,强制按低价顺序分配采购量[16] - 原材料涨价不调价,跌价立即重启招标,导致供应商通过"田→日→口→二"式减配降本[17][18] 流程确认关 - 项目取消导致开发费无法收回,需依赖后续项目"搭车"结算,存在法律证据缺失风险[22][23][24] - 流程对接人失联现象频发,数百万款项追讨无门[21] 上线验收关 - 验收标准不统一:零部件从入库到生产线/整车下线均可能被认定验收节点,期间仓储费转嫁供应商[27] - 软件验收捆绑硬件交付周期,质量保证金比例常超利润总额[27][29] 对账开票关 - 动态调价、系统数据差异、固定收票日期等规则导致开票延迟1-2个月,不计入账期[30] 承兑汇票关 -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成本高且需"选边站队",上汽/北汽承诺停用获供应商认可[35][36][38] 行业生态反思 - 国内车企长期采用"价格战+账期融资"模式,2023年同类车型中国市场价格全球最低[45] - 专家呼吁明确账期计算细则(收货/开票时点)、支付方式、历史欠款清理方案[46] - 行业需建立"非零和博弈"思维,避免内卷反噬产业链整体竞争力[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