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公司的烟蒂股现象 - 中概互联网企业中存在大量烟蒂股,其中社交公司占比接近一半,如微博、陌陌、YY等,尽管它们在各自赛道仍是行业老大,但市值已跌穿现金值(PB<1)[4][5] - 烟蒂股定义源于巴菲特,指市值低于净现金的公司,像"仅剩一口的烟蒂",社交公司普遍符合这一特征[5] - 典型案例包括挚文集团(陌陌+探探)、欢聚集团(前YY母公司)、微博、知乎等,这些公司业务仍具竞争力但股价低迷[4][5][12][17] 挚文集团财务与市场表现 - 市值仅11.34亿美元,低于账上14亿美元净现金,TTM市盈率7倍,2024年调整后净利润12.33亿元,净利润率超10%,毛利率超30%[6][7] - 股东回报力度大:2024年回购13%股本(远超腾讯3%),每股分红0.54美元,股息率约10%[8][9] - 历史分红稳定,2020-2025年每股ADR分红介于0.3-0.76美元[10] 欢聚集团与微博的极端低估 - 欢聚集团市值25亿美元,净资产达市值两倍以上(PB仅0.38),出售YY后账上现金充裕,2024年回购15.1%股本并支付季度股息[11][12] - 微博市值23.6亿美元低于24亿美元净现金,每股净资产14.02美元,2025年Q1净收入28.83亿元(同比持平),调整后运营利润9.43亿元,月活5.91亿[12][13][14] - 微博2023年起每年分红超0.8美元/股,当前股息率超8%[15] 社交行业的商业模式缺陷 - 高毛利(微博80%、知乎60%)、轻资产、强网络效应的社交公司却普遍沦为烟蒂股,主因"反向网络效应":用户流失加速平台价值衰减[27][28][30] - 变现效率低下:陌陌420万付费用户仅占月活(4000万)10%,Soul单用户年收入55元,知乎单用户年收入45元,Reddit单用户年收入仅10美元[33][34] - 对比抖音等高效率平台,社交产品基础功能(如聊天)难以直接变现,需依赖低效增值服务或广告[36][37] 头部社交平台的商业化探索 - 微信虽为超级APP但变现效率受限,2023年营销服务收入仅占腾讯总营收17.6%,商业化依赖视频号、小程序等衍生功能[38] - 小红书2023年首次盈利,2024年Q1营收超10亿美元(同比增4倍),但用户规模是唯品会8倍情况下净利润仍低于后者[40] - 社交平台普遍面临增长瓶颈,投资者更关注剩余现金流而非业务前景[41]
中概的烟蒂股,为什么总是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