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泰海通|策略:褪色的霸权:美元走弱下的资产配置启示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2025-06-16 22:53

美元贬值历史回顾 - 1971-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引发美元信用危机 大宗商品最受益 亚洲权益资产表现优于欧洲 [2] - 1976-1980年联储决策失误导致恶性通胀 高通胀环境下大宗商品表现最优 [2] - 1985-1987年广场协议推动美元主动贬值 工业金属优于贵金属 日本股市领跑全球 [2] - 1989-1992年美国经济衰退叠加两德合并 商品与权益表现平淡 [2] - 1994-1995年联储意外加息压制经济预期 非美经济体复苏削弱美元优势 商品表现突出 [2] - 2002-2008年美国双赤字与新兴市场增长 大宗商品牛市 非美权益占优 [2] - 2017-2018年欧元区与新兴市场超预期复苏 大宗商品与权益资产双涨 [2] 美元走弱驱动因素 - 经济相对优势:全球复苏期资金流向高增长地区 如1994-1995年日德复苏 2017-2018年欧新兴市场复苏 [3] - 货币政策错位:1989-1992年因两德合并导致美欧政策分化 [3] - 美元信用风险:1971-1973年布雷顿解体 2002-2008年美国双赤字引发抛售 [3] 资产价格表现规律 - 大宗商品在所有美元贬值期均表现优异 因实物资产保值需求及全球基建投资拉动 [4] - 权益资产中非美市场跑赢美股 恒生指数>日经225>欧洲市场 [4] - 新兴经济体受益资本与实体双重流入 发达经济体受汇率升值压制出口 [4] 当前投资机会 - 汇市:欧元区/日本/加拿大货币有望走强 欧元区因财政扩张与资本回流最受益 [5] - 大宗商品:黄金配置价值突出 关注向其他实物资产扩散可能 [5] - 权益资产:聚焦德国与印度加杠杆能力 港股流动性改善预期优于A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