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美国普通消费者因特朗普关税政策面临高昂运费和关税 导致小额跨境购物成本激增 消费行为趋于谨慎[1][5][6] -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借"618大促"刺激美国企业囤货 但个人消费者因成本压力参与度下降[1][35] - 美国消费者转向二手平台和本地替代品 并探索非主流物流渠道以降低购物成本[25][29] - 中小外贸商受关税传导影响显著 部分平台美国站点业务下架 整体业务量下降15%-20%[36][37] 消费行为变化 - 美国消费者单次购物金额从1500美元骤降至100美元 汽车配件等非必需品采购大幅减少[3][5] - 海运运费同比上涨66%(17公斤包裹从1171元涨至1933元) 导致茶具等商品延迟发货[7][8] - 平台商品含运费价格普遍上涨56%(如耳机从80美元涨至125美元) 触发消费决策更理性[6] - 消费者转向闲鱼等二手平台 并频繁使用运费计算工具 购物流程复杂度显著提升[25] 行业应对措施 - 跨境电商平台调整招商政策 提供税费赔付保障 并放宽美区折扣限制以刺激商家参与[35] - 圣诞相关产品订单增长50% 部分平台提前启动大促 将618转型为圣诞备货专场[35] - 全托管模式下商家需承担100-150美元/单处理费 导致平台下架美国站点相关业务[36] - 商家通过产品线调整和国家线转移维持运营 半托管业务在运费下降1元后逐步恢复[38] 市场现象 - 关税政策变动期间淘宝美国下载量暴涨400% 冲至App Store免费榜第二[13][14] - TikTok淘宝购物攻略视频播放量突破5亿次 反向海淘形成短期报复性消费[14] - 集运公司关税预付比例从95%降至65% 但最后一公里配送仍存在信息壁垒[8][29] - 海外购物论坛活跃度激增 用户分享非主流物流渠道(如社区运输俱乐部)以降低成本[26][29]
这一届618,美国人变抠了
凤凰网财经·2025-06-16 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