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热点思考|地方国补,缘何“暂停”?(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2025-06-17 11:23

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变化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显著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该领域的规模增至3000亿元,较2024年的1500亿元翻倍 [2][9] - 补贴范围明显扩大:汽车领域将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报废补贴,家电新增微波炉等4类产品,并首次覆盖手机等数码产品 [2][9] - 资金分配机制优化,向2024年政策执行效果好的地区倾斜,并对需求大、进度快的地区动态调剂额度 [2][11] 政策执行进展 - 截至5月底中央财政补贴已下达1620亿元,占总额3000亿元的54%,重庆等地区兑付进度超82% [3][15] - 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达1.1万亿元,发放补贴1.75亿份,其中家电申请7761.8万台,汽车412万份 [3][15][17] - 部分地区因资金使用过快采取调控措施:重庆暂停家电补贴,佛山改为分阶段投放,江苏关闭线上领取渠道 [7][19][51] 政策实施效果 - 4月社零同比增长5.1%,家电销售同比增速达38.8%,但汽车和通讯器材增速分别回落4.8和8.7个百分点 [4][20] - 中西部地区表现突出:辽宁、甘肃家电销量前4月累计同比分别达97%、88%,河南通讯器材增长79% [4][25] - 5月消费明显提速,家电和电动自行车补贴量同比增41.6%、29.5%,主因电商平台"618"大促提前及产品降价 [5][37][44] 地方政策差异与挑战 - 各地补贴标准差异显著:北京/上海新能源车置换补贴1.5万元/辆为全国低线,江苏覆盖32类电器支持本地产业 [7][47] - 全国仍有1380亿元补贴待下达,发改委表示将研究增量政策,财政部加强防骗补机制 [7][54][57] - 补贴乘数效应显现:辽宁汽车补贴拉动消费近10倍,江苏县域家电补贴效果高于全省0.7倍 [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