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张雪峰是人生路上的收费站
36氪·2025-06-17 18:08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与商业机会 -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价格显著上涨,张雪峰直播间两档服务(11999元/17999元)去年售出2万个名额,今年涨价1000元后20分钟内售罄[4] - 行业市场规模过去十年增长十倍,新三板公司旭德教育一对一咨询业务毛利率达78.3%,百年育才规划咨询业务毛利率高达89.34%[35] - 全国现存1300多家相关企业,近70%集中在河北,反映高考大省需求集中[34] 政策与机制演变 - 志愿填报机制经历两次重大变革:1995年从估分报志愿转向知分报志愿,2008年从梯度志愿转向平行志愿[10] - 新高考模式下志愿数量激增:辽宁可填112个专业志愿,四川理论最多可填270个专业志愿(45个院校组×6个专业)[14] - 内蒙古取消实行20年的动态排名机制,2025年起全面采用平行志愿模式[9] 行业供需矛盾 - 高校专业数量从309种增至845种,但985/211院校数量保持115所不变,导致专业选择权重超过学校[16] - 专业设置滞后产业需求,如2011年计算机被列为红牌专业,但随后十年成为高附加值产业核心[24] - 产业波动影响专业热度,2017年60多所高校开设电竞专业,但2022年行业首次出现收入下滑[25][26] 人才定价机制 - 高薪岗位集中于两类企业: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互联网大厂(如比亚迪2022年营收4000亿后吸引800名清北毕业生)和新兴技术领域公司[27] - 行业上升期创造阶段性人才紧缺,如2012年后深度学习研究者供给不足推高薪资[28] - 专业选择与行业景气错配现象普遍,如2012年金融专业毕业生遭遇银行业降薪,材料专业反而受益新能源投资热潮[25] 信息不对称催生服务需求 - 新高考模式下"专业+院校"和"院校专业组"两种填报体系大幅增加复杂性,咨询机构通过信息整合创造价值[14][16] - 头部机构服务内容集中于规则解读(如18999元套餐含基础扫盲和填报方案),但效果验证周期长达四年[37] - 专业认知偏差普遍存在,如轻化工程(造纸)等名称迷惑性专业加剧信息差[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