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核心内容 -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2026年7月实施[2][4] - 相比2020版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底部撞击测试,强化热扩散测试要求[4] - 热扩散试验新增要求:触发热失控后2小时内无起火、监测点温度低于60℃,报警信号发出后5分钟内无烟气进入乘员舱[5] - 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直径30mm钢球以150焦耳能量冲击后无泄漏、破裂、起火或爆炸[5] - 快充循环测试要求:300次快充循环后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不爆炸[5] 头部企业技术布局 - 宁德时代2020年已量产无热扩散(NP)技术电池,提前6年满足新国标[7] - 比亚迪、欣旺达、国轩高科等企业公告产品已达标新国标[7] - 欣旺达参与新国标起草,其安全企标已包含老化电芯安全性、热扩散不起火等要求[7] - 星源材质开发芳纶涂覆隔膜技术,破膜温度超400℃,可延缓热蔓延[8] - 贝特瑞推出固态电池材料方案:半固态产品推迟热失控110分钟,全固态产品完全消除电解液隐患[8] 技术路线影响 - 固态电池因耐高温、不易短路特性更符合新国标要求,产业化进程或加速[8][9] - 钠电池因安全性更高将受益于新国标实施[8] - 隔膜性能升级成为保障安全关键,芳纶涂覆等技术需求提升[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国标将提高行业门槛,加速低端产能出清,资源向头部集中[2][12] - 中小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或面临淘汰风险,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11][12] - 头部企业优势体现在体系化安全设计、产品落地速度、品牌信任三大维度[12] - 行业从"能量密度竞赛"转向"安全竞赛",恶性价格竞争有望缓解[11][12] 实施时间表 - 新申请车型2026年7月1日起执行新国标,已获批车型过渡期至2027年7月1日[11]
头部企业,大动作!“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将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