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JPEG 活了 30 多年还没被淘汰!后浪一波接一波,它凭啥仍是“网图扛把子”?
程序员的那些事·2025-06-18 18:59

JPEG的历史与优势 - JPEG在1995年首次出现在Netscape浏览器中,迅速取代GIF成为主流图像格式,其压缩失真更优雅,能更好保留原始图像形态[1] - JPEG的核心优势在于"失真可控"和作为由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的公开标准[2] - 相比GIF由CompuServe员工单独开发,JPEG由联合图像专家小组数十家机构协作完成,是正式标准而非事实标准[6][7] JPEG的技术原理 - JPEG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技术进行有损压缩,通过剔除细节降低画质但保留核心特征,支持4种压缩模式:顺序DCT、渐进DCT、顺序无损和分层模式[14][16][17][18] - 在质量降至50%时,文件大小可缩减至原始尺寸的1/5(13.7MB→2.6MB),在5%质量下仍可保持可识别图像(419KB)[13][20] - 复杂纹理区域压缩效果优于纯色区域,PNG更适合文字等需要无损压缩的场景[20] 行业竞争与专利纠纷 - 1994年Unisys对GIF收取专利费促使JPEG普及,并催生PNG格式[21] - Forgent Networks通过收购获得疑似JPEG相关专利,在2007年前通过诉讼获利超1亿美元,包括与PC行业800万美元和解[22][23] - JPEG 2000等后续格式未能取代JPEG,仅在专业领域应用[24] 当前行业格局 - 现代替代格式如WebP、AVIF、HEIC虽技术更优,但存在兼容性问题:HEIC封闭于苹果生态,AVIF在Windows 10兼容性差,WebP桌面支持不足[29][30][31] - JPEG-XL因谷歌突然取消Chrome支持而夭折,PNG虽兼容性好但文件过大[29][32] - 视频编码领域AV1已成标准,但图像编码仍无明确继任者,JPEG凭借30年先发优势保持主流地位[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