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发育研究 - 胚胎发育包含一系列错综复杂且分层次的细胞命运转变,包括胚层形成以及随后的器官发生[1] - 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胚形成而来的三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相互协作启动器官原基的形成[1] - 早期器官发生阶段为器官形成奠定基础蓝图,具有广泛的细胞命运程序化指定事件和对发育干扰的高度敏感性[1] 最新研究成果 - 研究团队在Cell期刊发表题为"Digital reconstruction of full embryos during early mouse organogenesis"的论文[2] - 该研究在器官发生早期(E7.5-E8.0)以单细胞分辨率重建了完整的3D"数字胚胎"[2] - 研究为早期器官形成提供重要见解,也为研究发育和疾病提供独特空间平台[2] 早期器官发生特点 - 胚胎发育约第7.5天时,小鼠胚胎经历首次重大形态转变,出现心管、原始肠管和头部褶皱等关键结构[4] - 此阶段胚胎从数百个细胞迅速增殖到数万个细胞[4] - 器官形成过程依赖细胞的精确迁移、定位和分化,受时空基因表达模式和复杂信号通路严格调控[4] 研究方法与技术 - 研究团队将空间转录组学方法Stereo-seq与细胞分割技术相结合[6] - 对6个处于器官发生早期的胚胎的285个连续切片进行分析[6] - 生成器官发生早期整个胚胎的空间转录组图谱,分辨率达到单细胞水平[6] 研究成果应用 - 开发可视化平台SEU-3D重建3D"数字胚胎",精确反映原生胚胎环境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和细胞状态[7] - 绘制内胚层和中胚层衍生物的空间细胞图谱,揭示复杂的跨胚层和细胞类型的信号网络[8] - 在E7.75的胚胎-胚外界面前部确定一个原基决定区(PDZ),揭示心脏原基形成过程中的协调信号交流[8]
东南大学/华大合作发表最新Cell论文:实现器官发生早期完整胚胎的数字重建
生物世界·2025-06-19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