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世界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10-31 08:4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通过 费托合成 (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FTS) 工艺从合成气 (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 可持续 生产燃料和烯烃,需要催化剂具备高选择性、工业生产率以及二氧化碳 (CO 2 ) 排放量极低的特点。然 而,目前工业用的铁催化剂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副产品,从而限制了碳效率。 2025 年 10 月 30 日,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马丁 教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温晓东 研究员、 刘兴武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 Cai Yi 、 Wang Maolin 、 Zhao Shu 、 Liu Xi 、 Xie Junzhong 为共同第一作者)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 Trace-level halogen blocks CO 2 emission in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for olefins production 的研究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 Science 期刊同期发表了来自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骞伟中 团队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钠改性的 FeC x @Fe 3 ...
清华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10-31 08:4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长期以来,通过甲醇从合成气 (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物) 中 合成烯烃 一直受困于 氢原子经济性 (HAE) 低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水副产物的生成以及对高氢 气/一氧化碳 ( H 2 /CO ) 比例的需求。这一限制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引发了环境方面的担忧,因此在新兴的直接合成气制烯烃技术中,迫切需要创新的催 化解决方案。 2025 年 10 月 30 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骞伟中 教授、 崔超婕 助理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 Gao Chang 、 Song Wenlong 、 Wang Huiqiu 为共同第 一作者 )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 Conversion of syngas into olefins with high hydrogen atom econom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钠改性的 FeC x @Fe 3 O 4 核壳催化剂,能够原位耦合 水煤气变换 (WGS) 和 合成气制烯烃 (STO) 。从低 H 2 /CO 比的合成气出发,实现了 高烯烃选择性和碳氢化合物产率,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和副产物水的产生 ...
Nature Medicine:陈子江院士领衔,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分型体系,并揭示各亚型的生殖和代谢结局差异
生物世界· 2025-10-30 18:3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是一种生殖、代谢和心理方面的疾病,其影响贯穿女性一生,对生育力和长期代谢健康有着深远影响,全球约有 11%-13% 的女性 受其影响。 2 025 年 10 月 29 日,山东大学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 / 妇儿与生殖健康研究院 陈子江 院士团队,联合来自中国、美国、瑞典、土耳其、新加 坡、巴西等国家的 11 个国际知名学术团队 ,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Nature Medicine 上 发表了题为: Data-driven subtype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clinical outcomes 的研究论文。 该 研究 依托自主建立的全球 最 具 规模的 PCOS 专病队列 ,在临床大数据的驱动下,经过严谨的统计分析与筛选,精准锁定 9 项临床常用指标,通过 AI 聚类 分析, 首次确定了 PCOS 的四种亚型 —— 高雄 激素亚 型 ( HA- PCOS ) 、 肥胖亚型 ( OB-PCOS ) 、 高 SHBG 亚 型 ( SHBG-P ...
Cell Stem Cell:同济大学高亚威/高绍荣/王译萱团队揭示m⁶A修饰限制人类胚胎干细胞全能性的机制
生物世界· 2025-10-30 18:30
排版丨水成文 可转座元件 ( Transposable element, TE) 占据了近一半的基因组,并推动了发育创新,然而, 长末端重复序列 (Long Terminal Repeat,LTR) 是某些 可转座元件 两端的 DNA 重复序列,它们对元件的复制、整合和基因 表达调控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我们对于 LTR 沉默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2025 年 10 月 29 日,同济大学 高绍荣 院士、 高亚威 教授、 王译萱 教授,北京大学 刘君 教授团队合作 ( 朱学昊、常展赫、肖维德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 ,在 Cell Stem Cell 期刊 发表了题: N6-methyladenosine on L1PA Governs the Trans-silencing of LTRs and Restrains totipotency in Naïve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的研究论文。 编辑丨王多鱼 METTL3 缺失可使 naïve 人类胚胎干细胞 (hESC) 获得全能性并激活 8-细胞转录组; L1PA 上的 m6A 修饰的去除激活了 8-细胞 LTR,并诱导 n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了12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10-30 16:00
10 月 29 日 , 马克斯·普朗克物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所 Guo Chunyu 作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 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Many-body interference in kagome crystals ( kagome 晶体中的多体干涉现象 ) 的研究论文 【2】 。 | | | 10 月 29 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 黄三文 | | 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 董莎萌 | | | 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 | ( | 王路遥 | 、 李宏博 、 | 柯宇航 为 共同第一作者 | | | ) | | ,在 | |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 Plug-in Strategy for Resistance Engineering Inspired by Potato | | | | | NLRome | | ( 受马铃薯 NLR 基因组启发的抗性工程插件策略 | ...
中国学者一作Nature论文:超声波驱动的人工肌肉,能够抓握、弯曲和游动
生物世界· 2025-10-30 12:21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现代机器人具备非凡的能力,但仍无法拥有像人类触觉那样的柔和、渐变的微妙感受。这一局限性促使了 新兴的 柔性机器人 领域的诞生,该领域旨在使用柔韧材料和能像肌肉一样流畅、灵活地运动的柔性驱动 器,取代传统机器人所用的刚性材料和笨重的驱动装置。这种系统有望变革假肢技术,使微创手术机器人 能够在人体内操作,并为通过触觉传递信息 (例如通过振动或施加压力) 的可穿戴设备提供动力。 2025 年 10 月 29 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Shi Zhan 、 Zhang Zhiyuan 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 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Ultrasound-driven programmable artificial muscl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 超声波驱动的人工肌肉 ——充满微泡的柔性材料在 受到超声波照射时会发生弯曲,从 而实现无线操控人工肌肉完成抓握、弯曲以及游泳等动作。 撰文丨王聪 这种可定制的人工肌肉可能会对柔性机器人技术、可穿戴技术、触觉技术和生物医学仪器产生立竿见影以 及长期的影响。 论文链接 : https://www.nature.com ...
Nature重磅:鲸鱼长寿且不患癌症,关键在于这个DNA修复蛋白,或可帮助人类延长寿命
生物世界· 2025-10-30 12:21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因纽特人一直保持着捕猎 弓头鲸 ( Balaena mysticetus ,一种大型须鲸) 的古老传统,他们认为这种鲸 鱼"能活人类的两辈子"。后续的相关科学研究都证实了弓头鲸的最长寿命 超过 200 年 。因此,哺乳动物 的寿命范围跨越了两个数量级,模式生物小鼠的寿命仅仅为 2-3 年,而弓头鲸的寿命则是其 100 倍。 弓头鲸的体重可超过 80 吨,寿命可超过 200 年,庞大的体型意味着体内细胞数量巨大,超长的寿命意味 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按理说这会导致 弓头鲸在一生中容易积累大量 DNA 突变,从而导致 癌症发病率上 升和寿命缩短,但实际情况显然并非如此。几十年来,人们早已注意到不同物种的体重与预期癌症发病率 和实际癌症发病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这一现象被称为 佩托悖论 ( Peto's paradox ) 。 因此, 拥有如此庞大体型和超长寿命的弓头鲸,必定拥有独特的强大基因机制来预防癌症及其他年龄相关 疾病 。然而,关于弓头鲸衰老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研究仍十分匮乏,且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方 面。 2025 年 10 月 29 日, 罗切斯特大学和 阿尔伯 ...
2025年拜耳处方药中国开放创新日成功举办
生物世界· 2025-10-30 12:21
2025 年 10 月 28 日, 2025 年拜耳处方药中国开放创新日 在 拜耳 Co.Lab 共创平台 成功举办。活动现 场,首届拜耳中国"共创·新药"大赛揭晓最终优胜企业名单,六家聚焦在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免疫 学及新技术平台的生物科技企业凭借突破性创新成果获得殊荣。这不仅体现了拜耳对中国创新与新药研发 实力的高度关注与认可,同时也是其进一步升级中国创新战略的又一关键举措。 本次活动以 " 合作创新 携手治愈 "为主题,拜耳药物研发、对外合作与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全球及中国管理 层,携手行业专家、科研院所、投资机构与初创企业等合作伙伴,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沿科技突破 与未来合作机遇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展现出拜耳对于深度融入中国医药创新生态发展、持 续强化开放创新与外部合作的坚定承诺。 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副总裁、国际研发北京中心总负责人、中国法规科学与注册事务负责人 李琦 表示: " 通 过'拜耳处方药中国开放创新日',我们希望汇聚顶尖智慧,融合全球视野与本土洞察,与中国创新力量共同 书写生物医药的未来新篇章。拜耳不断推进创新与研发战略,并通过多元、开放、灵活的外部合作,赋能 和加速新药研 ...
Nature:黄三文/董莎萌团队发明抗病基因“Plug-in”新策略
生物世界· 2025-10-30 08:18
研究核心观点 - 研究团队构建了包含39211个NLR类抗病基因的马铃薯抗病基因组资源库,这是目前植物界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抗病基因资源库[4] - 研究提出了“插件式”抗病育种新策略,通过导入特定结构域来设计抗病性,为培育持久抗病的马铃薯品种开辟了全新路径[3][4][6] - 该策略为解决马铃薯晚疫病这一全球性难题提供了新方案,并为发现抗病基因和抗病基因工程化提供了范式与路径[6] 研究成果与发现 - 成功克隆了Rpi-cph1和Rpi-cjm1两个新的晚疫病抗性基因,并鉴定出通过重金属相关结构域识别病原菌的Rpi-brk1基因[4] - 研究发现将HMA结构域导入马铃薯NLR R1基因能拓宽其抗性谱,验证了结构域“插件”策略的可行性[4] - 资源库基于31个野生马铃薯和21个栽培马铃薯基因组,包括新测序的7个对晚疫病具有强抗性的野生马铃薯基因组,代表了广泛的多样性[4] 行业影响与意义 - 通过杂交马铃薯育种部署抗病基因为防治晚疫病提供了有前景的解决方案[2]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显示了其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地位[2] - 该研究为粮食安全重大威胁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和理论依据[2][3]
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合作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10-30 08:18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固态锂金属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发展方向,在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阔前景[2] - 固态电池在实际应用中面临重大挑战,即使复合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提升至1 mS/cm,仍难以实现电流密度超过1 mA/cm²、面容量达到1 mAh/cm²的长寿命循环[2] - 技术瓶颈的根本原因在于固态电解质界面相(SEI)的本征脆性导致锂离子传输迟滞,从而引发锂枝晶和严重副反应[2] 新型界面层技术 -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塑性富无机SEI”设计理念,开发出兼具优异机械性能、锂离子传输性能和梯度亲锂/疏锂特性的新型塑性SEI[3] - 该SEI的延展性归因于其中Ag₂S和AgF组分,这些组分通过SEI中的Li₂S/LiF与介电复合电解质中的AgNO₃发生置换反应生成[6] - 新型SEI突破了传统追求“坚硬”的设计理念,开创性地将“塑性”作为特征指标,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失效问题提供了全新策略[7] 性能表现 - 搭载新型SEI的对称锂电池在高电流密度15 mA/cm²和高面容量15 mAh/cm²条件下,表现出超过4500小时的长循环寿命[6] - 该延展性SEI在-30°C低温环境下,即使处于5 mA/cm²和5 mAh/cm²的实际工况下,仍可稳定工作超过7000小时[6] - 该技术大幅提升了固态电池在大电流密度下和低温下的循环稳定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