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山大学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2025-06-19 08:17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EB 病毒 (EBV)持续感染着超过 90% 的人类,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疾病 (例如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以及多种上皮细胞或 B 细 胞来源的恶性肿瘤 (例如 鼻咽癌、EBV相关性胃癌、霍奇金淋巴瘤及伯基特淋巴瘤等 ) 。 EB 病毒 (EBV) 是一种致癌病毒,其对 B 细胞 和 上皮细胞 具有高度嗜性,EBV 每年约导致 20 万例癌症,其中 B 细胞癌和上皮细胞癌的数量大致相当。 有研究认为,EBV 利用多种病毒糖蛋白和不同的宿主受体来感染人类 B 细胞和上皮细胞。EBV 对 B 细胞的附着取决于 gp350 与 CR2 (也称为 CD21) 或 CD35 之间的相互作用。gp42 与 gH/gL 形成复合物,与 HLA-II 类分子相互作用,从而触发 EBV 融合素 gB 促使其进入 B 细胞。 EBV 通过其病毒糖蛋白与不同宿主受体的相互作用感染上皮细胞和 B 细胞,但一直不清楚是否存在一种通用受体介导其对这两种主要宿主细胞的感染。 2025 年 6 月 18 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曾木圣 教授、 钟茜 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