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巴奴火锅人均消费142元远超行业均值70元和海底捞的97.5元,但高价策略未能有效支撑实际盈利能力 [1][2] - 公司通过门店扩张(两年增长67.4%)拉动收入增长,但单店效能显著下滑,包括客流量、同店销售额等关键指标恶化 [1][4][9][10] - 品牌"产品主义"定位频发食品安全与舆论危机,如"天价土豆"硒含量不达标、"羊肉卷掺鸭肉"等事件,损害消费者信任 [1][15][18][2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总收入从14.33亿增至23.07亿,经调整净利润从4150万增至1.96亿,但规模与利润率(2024年8.5%)均低于海底捞(11.0%)[4][5][6] - 2024年单店日均客流量同比下滑6.5%,一线城市门店日均销售额两年下滑25.5%,同店销售额一年下跌9.9% [10][11] - 门店经营利润率从15.2%升至21.5%,主要依赖兼职员工数量增长140%的成本控制 [12][13] 运营策略与挑战 - 直营模式下门店数量从86家增至144家,河南以外市场占比达63.9%,但新店分流导致老店日均销售额下滑18.2% [9][11] - 客单价整体从150元降至142元,一线城市从183元降至159元,反映高价策略承压 [10] - 营销争议包括下架白菜等常规菜品及创始人"月薪5000别吃火锅"言论,加剧品牌与消费者脱节 [20][22] 品牌与产品风险 - "超岛"子品牌羊肉掺假事件暴露供应链管理漏洞,被罚没44.6万元 [15][17] - "富硒土豆"实际硒含量未达宣称值,遭媒体曝光后下架,创始人回应加剧舆论危机 [18][19] - 标榜的"品质"人设与多次食品安全事件形成强烈反差,品牌信任度受损 [1][23]
专“割”中产的贵价火锅,一年赚了2个亿
凤凰网财经·2025-06-19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