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bubu IP的商业价值爆发 - Labubu作为泡泡玛特旗下IP,从2015年诞生初期不被看好到2024年The Monsters系列销售额从3.68亿元飙升至30.41亿元,实现近8倍增长 [7] - 二手市场溢价超30倍,如飞行员款从原价499元涨至3200-3600元 [11] - 社交属性推动其成为现象级潮玩,明星带货(如泰国歌手Lisa)加速破圈,形成"社交货币"效应 [7][34] 衍生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 租赁经济 - 郑州收藏者小陈通过闲鱼出租Labubu玩偶,大型玩偶日租80元、中号40元、盲盒款20元,押金按市价收取,3个月成交数百单 [15][17] - 企业客户占比高,包括楼盘展示、婚礼拍摄、直播间背景等场景需求,大天使、大国王等展示型款式最受欢迎 [18] 定制化服务 - 娃衣制作:安徽玩家小况与母亲合作生产定制娃衣,单月收入达2000-3000元,相当于当地县城月薪 [21] - 分销模式:广州商家阿罗通过1688采购低价娃衣(单价几元),在社交平台及跨境电商铺货,5月净利润超8000元 [24] - 改娃服务:杭州改娃师月月提供50-300元不等的个性化改造,包括材质更换、造型重塑等,满足玩家独特审美需求 [25][28] 泡泡玛特的IP运营核心地位 - 公司通过版权管控打击盗版(如海外娃衣标题禁用Labubu关键词),强化IP价值 [36] - 衍生生意依赖上游IP热度,如改娃需求集中于Molly、Skull Panda等成熟IP,Labubu因溢价过高(部分大娃单价达1万元)抑制改造意愿 [31][33] - 产业链下游(租赁、定制)的可持续性与泡泡玛特IP运营能力深度绑定,公司始终占据利润核心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