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行业现状 - 中国垃圾焚烧厂面临垃圾供应不足问题,平均负荷率仅60%,40%产能闲置[7] - 部分焚烧厂因垃圾短缺导致间歇性停产,如陕西汉中电厂运行3个月需停产1个月[7] - 2023年全国焚烧厂计划内停运达83467天次,相当于76个焚烧厂全年停摆[8] 行业发展历程 - 2003年特许经营政策开放推动行业爆发,BOT模式成为主流[14] - 2006-2014年政策密集出台,包括补贴提升、污染标准完善等,加速行业扩张[15] - 2017-2021年平均每年新增103座焚烧厂,2019年河南/河北分别启动20/37个项目[15] 市场竞争格局 - 全国现有1010家焚烧企业,占全球近半数(全球2100座)[11] - 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快速扩张:瀚蓝环境2014年收购10家焚烧厂后处理规模增长近4倍[16] - 光大环境2020年处理规模达13.5万吨/日,相当于1.2亿城镇居民日垃圾量[17] 产能与政策目标 - 2023年8月全国处理能力达103.5万吨/日,2024年10月增至111万吨/日[17] - 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四五"80万吨/日目标,但2023年仍新增55个项目[17] - 垃圾填埋场数量因焚烧替代效应逐步减少[19] 技术突破与出海 - 上海环境FAST工艺将飞灰转化为工业盐,技术进入推广阶段[23] - 头部企业排放标准优于欧盟2010标准,已在海外投运超50个项目[22][23] - 越南芹苴等项目展示中国技术对发展中国家垃圾问题的解决能力[22] 产业链价值重构 - 垃圾从处理成本转为利润来源,带动清运、设备、建材等上下游产业[23] - 地沟油炼航空燃料等技术突破形成商业闭环,推动产业国际化[24] - 行业从被动处理转向主动资源化,建立全球竞争优势[24]
中国的垃圾,不够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