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拍一部电影却没人看!“成本必须砍”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多位行业领军者呼吁降本增效,警示若不改变机制,行业可能走向衰亡 [1] - 2023年全国总出票数13亿,2024年10.10亿,较2019年17.28亿下滑40% [4] - 制作成本仍维持市场高峰期水平,与观影人次下降形成严峻矛盾 [4] - 电影行业资金流转限于内部,缺乏外部资金注入 [4] - 电影成本上升过快,市场无法消化,需改革生产机制和资金分配比例 [5] - 制片方仅能获得票房收入的38-39元,投资方和制作方实际到手约33元 [5] 成本与分配问题 - 导演追求工业标准拉升导致制作周期延长至3年以上,成本高企 [5] - 院线方同样面临经营压力,租金和人员成本高,前几年亏损未完全收回 [6] - 票房分账比例:出品及发行方43%,院线57%,制片方实际分成约39.4% [5] 应对策略与转型方向 - 强调中小成本电影,以好故事驱动而非大特效或明星 [7] - 采用虚拟拍摄技术(不低于30-40%拍摄量)降低换景制景成本 [7] - 减少电影拍摄数量,提高内容质量和必看性 [7] - 降低票房收入占比,发展IP衍生品收入(如《哪吒》系列案例) [8] - 万达电影拓展5大业务板块,2024年游戏业务营收增长超50%,海外发行增长197% [8] - 万达影院引入潮玩专营店104家、饮料品牌5家,计划增加互动设施 [8] - 上影集团合作开发AIGC、AI交互终端、XR体验等前沿技术应用 [9] 行业转型趋势 - 市场下行倒逼行业回归内容本质 [2] - 需重新定位电影产业链功能,从单一票房转向多元化收入 [8] - 技术革新(虚拟拍摄/AI特效)与IP开发成为降本增效关键路径 [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