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速递|华人创业已低调超越Scale AI,零融资的Surge AI年收10亿美金
Z Potentials·2025-06-20 11:50

行业概况 - 数据标注行业因Meta Platforms与Scale AI达成143亿美元收购49%股份交易而成为硅谷新热点[1][3] - 行业核心工作包括雇佣合同工对AI模型响应进行评级、编写专业领域问题与答案以训练模型 时薪起价20美元[5] - AI模型从玩具转向商业工具推动数据标注需求激增 行业出现蒸馏技术等替代方案可能压低价格[14] Surge AI公司定位 - 定位为高端数据标注服务商 收费是Scale AI的2-5倍 客户包括谷歌、OpenAI和Anthropic等头部企业[3][6] - 专注语言模型标注 通过严格质量管控实现行业领先工作质量 被客户评价为"好得令人放心"[7][11] - 创始人Edwin Chen提出开发具有"创造力和偶然性"AI的崇高目标 追求模型输出能引发情感共鸣[3]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营收10亿美元(超越Scale AI的8.7亿) 成立五年未融资且实现盈利 110人团队人效达Scale三倍[2][4] - Meta生成式AI团队2023年支付超1.5亿美元标注费用 接近Scale同期获得的2亿美元[12] - 采用合同工模式 但未披露净收入留存率 行业惯例约50%收入需支付给承包商[4] 创始人背景 - Edwin Chen为MIT语言学与数学专业 曾任Facebook、Google等公司机器学习工程师 亲历数据标注痛点后创业[9][10] - 通过攀岩馆偶遇等非传统方式获取首批客户 初期自筹资金并招募前同事组建团队[10] - 坚持不融资策略 若获Scale同等估值(290亿美元)将跻身科技顶级富豪行列[4][6] 竞争格局 - Scale AI获15亿美元融资 组建超千人团队 CEO成为硅谷名人 但营收未达10亿美元目标[6][7] - 新兴竞争对手涌现 谷歌等客户为规避供应商锁定引入多服务商 导致Surge议价能力下降[14] - 行业面临集体诉讼风险 Surge被指控错误归类员工性质 Scale等公司亦有类似纠纷[7][8] 技术方法 - 采用持续评估机制 通过措辞分析、光标轨迹等多维度信号监控外包人员工作质量[12] - 为保持输出风格一致性 要求不同标注者在代码示例结构、长度等方面高度统一[11] - 设置无标准答案问题及多人共识机制 防止标注者敷衍了事[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