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恒立退市事件分析 核心观点 - 公司因连续财务不达标及年报未披露被深交所强制终止上市 进入退市整理期后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15日 [1][3] - 公司三度被实施ST 曾通过债务重组等操作暂缓退市 但2023年营收降至1 11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仅7005 77万元 主业严重萎缩 [5] - 公司试图通过收购新能源资产突击创收 但审计机构对收入确认方式存在分歧 导致年报"难产"并触发退市条款 [6][12] - 公司因涉嫌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可能面临更严厉处罚 [15] 退市历程 - 公司1996年上市 2005年首次被ST 2006-2013年暂停上市期间通过债务重组等操作摘帽 [5] - 2014-2015年连续亏损0 37亿元和0 47亿元 2016年第二次被ST 后短暂扭亏 [5] - 2021年起主业萎缩 2023年营收同比下滑68%至1 11亿元 2024年4月第三次被*ST [5] 财务争议焦点 - 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称营收3-3 5亿元 但审计机构仅认可1 96亿元 因贸易业务收入确认应采用净额法而非总额法 [12] - 审计机构旭泰所4月19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初稿 公司拒绝认可导致年报未按期披露 [11] - 公司起诉审计机构索赔3827万元 但监管调查显示问题根源在上市公司收入确认不合规 [9][10] 监管处罚 - 公司因未按期披露年报被责令改正并罚款350万元 责任人罚款100-180万元 [14] - 2025年6月因涉嫌财务虚假披露再遭立案 若查实将面临民事赔偿或刑事责任 [15] 行业观察 - 年末更换审计机构通常预示年报关键问题分歧 新接手的旭泰所因拒绝妥协被起诉 [9] - 公司案例显示突击交易创收若不符合会计准则仍无法规避退市风险 [6][12]
三度戴帽终退市!*ST恒立年报“难产”有猫腻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20 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