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发声,信息量大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21 23:38
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在"十五五"期间将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发展15个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并对现有100多亿工业制造业产值进行绿色低碳化和数字智能化改造 [2] - 生产性服务业是GDP增长极、独角兽主要板块、服务贸易发展基础和高端装备附加值主要来源,当前占比31%,目标提升至35% [2][3][5] -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嵌入知识产权和服务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如手机价值中超过50%来自软件、专利等无形服务 [3][4]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 技术开发和创新、物流配套服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绿色低碳服务、数字化服务、销售和售后服务、品牌广告和知识产权服务、会计和法律等专业咨询服务、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等十大类 [2] 重点发展企业类型 - 50万个中小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占5000万中小企业的1%,涵盖物流、金融、检验检测等专精特新领域 [4] - 培育50强/500强企业:如新加坡普洛斯(物流)和法国施耐德(绿色低碳/数字化服务,年营收150亿欧元) [4] - 链头企业:类似苹果、华为、微软等掌控专利和服务环节的独角兽,可获取产业链2/3以上利润 [3][4] - 产业互联网平台:整合"1+10"产业体系(制造业+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以销定产的高效模式 [5] 产业结构优化目标 - 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从27-28%提升至35%,制造业保持27%,合计62% [5] - 生活性服务业保持27%,非制造业产业体系(建筑/挖掘/热电等)从10%降至7%,农业从7%降至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