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暂停原因 - 全国多地因"补贴资金用完"暂停以旧换新"国补"申请,涉及河南、甘肃、辽宁、广东、浙江、重庆、新疆等地[2] - 补贴资金分批下达机制与地方申报需求存在错配,部分汽车消费旺盛地区资金安排不足[3][11] - 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中,家电等消费品补贴占据很大部分[3] - 中央与地方按9:1比例分担补贴资金,地方配套资金较少,如重庆仅配套1亿多元[9][10] 补贴政策细节 - 补贴标准:报废新能源车或2.0升及以下燃油车再购新能源车补贴2万元,燃油车1.5万元;置换更新新能源车补贴1.5万元,燃油车1.3万元[9] - 资金分配考虑因素包括常住人口、GDP、汽车家电保有量及前期政策执行情况[11] - 3000亿元资金分季度发放,已下达1620亿元,剩余1380亿元将在三四季度有序下达[6][11] - 补贴范围扩大:燃油车报废标准从国三扩展至部分国四,新能源车注册时间延长8个月[12] 市场影响 - 1-5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4%,增速提升3.5个百分点,政策对销量提升作用明显[5][17] - 政策更利好低端车型,A00级和A0级轿车销量分别增长48%和71%,A级轿车下降7%[17] - 汽车均价持续下降,2025年乘用车均价17万元,较2024年下降7000元[18] - 行业陷入增量不增收困境,1-5月汽车消费额同比零增长,1-4月行业利润下降5.1%[17] 政策效应变化 - 叠加价格战因素,政策边际效应正在减弱,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增加[1][4] - 经销商反映价格战导致消费者延迟购买,尤其换购用户对补贴敏感度降低[16] - 高端车型市场受政策影响有限,15-20万元及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占比下滑[18] - 专家担忧补贴过度刺激低端市场可能干扰行业产品战略和技术创新[18]
多地汽车“国补”暂停,都是价格战惹的祸?
经济观察报·2025-06-22 10:41